“秋乏”不是病,4招来搞定
俗话说,春困秋乏。秋季,天高气爽,应该是人们感到最舒服的季节,但是这个季节很多人却常感觉有容易疲劳、困倦、提不起精神等“秋乏”现象。专家解释说,“秋乏”其实也是阴阳失衡的表现,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的整体。秋季天气干燥,人体阴液常不足,导致机体阳盛阴虚,人就会觉得乏力、没有精神。“秋乏”虽不是病,但为了不影响工作和生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还是必要的。专家建议大家做好以下四点,可有效缓解秋乏。
饮食清淡 营养均衡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阳热旺盛,此时养阴润燥是关键,饮食宜清淡,营养均衡。不吃或少吃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及酒等辛辣刺激食品。从中医上讲这些食品容易加重秋燥对人身体的危害。适量增加鸡蛋、瘦肉、鱼、乳制品、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可以起到益气养阴的保健食疗效果。
少吃油腻食物。油腻食物会在体内产生易使人困倦的酸性物质,应少吃;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有利于提神醒脑。因为果蔬中的维生素作为辅酶能协助肝脏把人体疲劳时积存的代谢物尽快排除掉,同时蔬菜和水果为碱性食物,其代谢物能中和肌肉疲劳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消除疲劳。
对于秋乏现象明显的人群,专家建议每天取10克左右的西洋参用开水泡茶喝,不仅能起到益气养阴的作用,同时对消除秋燥也有一定功效。但是儿童、青少年阳气旺盛,除非在医生指导下,否则不要轻易吃参,以免诱发性早熟。
起居有常 睡眠充足
夏季昼长夜短,很多人习惯了晚睡早起,长期导致睡眠不足。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要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升发,使气机得以舒展。尽量争取晚上10时前入睡,每日睡眠相比夏季增加一小时,并且要养成午睡的习惯,年轻人午睡可有效抵抗秋乏,老年人午睡能降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当然,睡觉也不是越多越好,每天保证七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就行。
秋乏状态与人体缺氧也有一定关系,因此,居室及办公场所内适合放置常春藤、吊兰、绿萝等一些能吸收二氧化碳等废气的花草,有助于缓解秋乏。
适当锻炼 增强体质
要想减轻秋乏,光靠饮食调节和充足的睡眠也是不够的。在生活中要坚持做有氧运动,散步、慢跑、游泳、八段锦、五禽戏等运动都不错,能增强自身抵抗力,还有助于平缓情绪解除秋乏。
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伸懒腰时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个组织器官。需要注意的是,秋季并不是一个进行高强度锻炼的季节,应循序渐进,以免适得其反。
穴位按摩 提神醒脑
专家建议,适当按摩以下穴位可以提神醒脑、升发阳气。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眼外角连线中点,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按摩此穴位不仅提神还可缓解头痛。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的最高点,是手足三阳经及督脉阳气交会之处,按摩此穴位可以提神醒脑、安神益智。按摩时缓缓用力,有酸胀感为宜。
四神聪穴:百会穴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经常按摩此穴,可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供血,起到醒神益智、助眠安神、消除疲劳的养生功效。按摩方法为:用手指有节奏敲击或逐一揉、按左右神聪穴,再逐一揉、按前后神聪穴。
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项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穴(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相平,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按摩此穴除可提神外,还能缓解眼睛疲劳,特别适合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或长时间伏案的人。按摩时两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风池穴,头后仰,拇指环形转动按揉,以感到此处有明显的酸胀感为宜。
本页关键字:秋乏 饮食清淡 适当锻炼 起居有常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秋天到“贴秋膘”,健康进补别盲目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八月顺时养生:早卧早起 神志安宁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白露养生
- 诗词中的“肾”及其蕴含的医学道理
- 品味穿越时空的“点赞”
- 增加受孕几率的六点建议
- 健齿4法:漱口 叩齿 中药擦牙 少吃糖蜜
- “秋乏”不是病,4招来搞定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