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常常被人们称为“富贵病”,其“贵”之处除了发病原因多是饮食不当导致,还在于其病程长,要靠长期吃药才能较好地控制血糖。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并发症。现代研究表明,控糖不是只能靠药物治疗干预,还可结合健身气功来实现。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的运动形式,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一些动作,能起到调节血糖,改善人体内分泌的作用,对糖尿病患者改善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发生都有非常显著的作用,现将一些简单、有效的动作推荐给大家,希望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受益。
赤龙搅海 缓解糖尿病口渴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症。消,包括上消、中消和下消三个方面,其中上消的特征就是口干、口渴,中医认为多是由阴虚燥热引起。针对口渴、喝水特别多等阴虚症状,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滋阴清热。中医认为,唾为肾之液。一般情况下,口腔都会正常分泌唾液,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唾液的分泌是比较少的。日常可通过搅动口腔里的舌头,刺激唾液的分泌。具体方法是:
赤龙搅海
1.先把舌尖放在外侧牙龈的右上部位,从右上外侧牙龈,向左上外侧的牙龈缓缓地移动,然后再回来,来回做3次。
2.舌尖贴在上牙龈内侧从右上开始,移动到左上,来回做3次。
3.舌尖贴在下牙龈外侧,从右外侧向下再向左外侧移动,来回做3次。
4.舌尖从下牙龈的内侧开始,从右侧向左侧搅动,共重复3次。
鼓漱吞津
分泌较多的唾液以后,将唾液在嘴里像漱口一样鼓漱。在漱口的过程当中,唾液就会更大量地分泌,然后分成三口缓缓地咽下,感受它经过胸腔、腹腔,一直到肚脐。
手上有活儿 有效防治神经病变
对于健康人来说,拿针扎一下手指会觉得非常刺痛。但是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末梢神经病变,两手会出现温、痛、触觉的迟钝,就好像戴了“手套”。此外,有人还会出现手发麻、发胀的表现。针对糖尿病引起的上肢神经末梢病变问题,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锻炼?
连环三掌
1.自然站立,手部中指带动两臂向身体两侧平举。
2.须弥掌。手指向远向上伸展,最后手指呈翘立姿势,掌心向外。
3. 鹰爪劲。两手在须弥掌的基础上,先将大拇指和小指打开,无名指和食指再打开,最后两手的五指完全打开。手指向回勾,掌根向外推。
4. 虎爪劲。在鹰爪劲的基础上,将手指第一和第二关节弯曲,抓扣,形成虎爪的姿势。
动作要领:立掌时手部肌肉要有拉伸的感觉。将五指逐步打开,就像一个圆圆的荷叶一样,感觉有一股力量一直向手指方向,以手指有胀和疼的感觉最佳。
十指抓扣
两手十指分开,相互交叉,扣在一起,置于胸前。两手同时用力,使人能感觉到手指和手掌之间相互用力挤压,然后相互按摩数次,心中默念“三二一”,最后放松,稍微活动一下。
动作要领:可以在个人能够承受的情况下,尽可能让力量大一些。因为手部肌肉收缩时,会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末梢神经功能恢复。注意力要集中在手掌的动作上。
手部蛇形涌动
1.两臂向身体两侧水平伸直,手掌和胳膊呈水平状态。
2.将手指向回勾,手指向下,拉伸手背肌肉。
3.手掌向上翘立,随后手指逐节翘立起来,呈立掌。
以上关于糖尿病造成的上肢末梢神经病变的干预手段和方法,如果大家坚持锻炼,不仅能够延缓末梢神经的进一步病变,还能帮助末梢神经的功能逐渐得到恢复。
脚下八法 教你防治糖尿病足
糖尿病有一种并发症,叫糖尿病足。足是距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因此,它的神经受到损害后,危害程度更深。主要表现为,痛、温觉等感觉减弱,还会出现神经血管的综合性病变,如局部动脉的闭塞,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可能出现溃疡,甚至坏疽,更严重者还需要截肢。为了防治脚上末梢神经的病变,可以尝试以下动作:
脚上八法
本页关键字:健身气功 形体活动 呼吸吐纳 心理调节 赤龙搅海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健心操虎步功 动静结合保安宁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月顺时养生:控情绪防燥邪养阴精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但愿人间无苦海,丝丝甜意祝圆融
- 安徽亳州药市2018年11月09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8年11月09日快讯
- 孙一奎弃商从医
- 诗词中的红叶及其药用价值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