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肾虚 --> 肾的功能 --> 肾主藏——冬季乃藏之季

肾主藏——冬季乃藏之季

生命过程是一个生、长、化、收、藏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人体的五脏相对应,其中,肝主生,心主长,脾主化,肺主收,肾主藏。

生命过程是一个生、长、化、收、藏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人体的五脏相对应,其中,肝主生,心主长,脾主化,肺主收,肾主藏。这一过程也与人体所处的时空相关联,方位中的东主生,南主长,中主化,西主收,北主藏;季节中的春主生,夏主长,长夏主化,秋主收,冬主藏;一天之中,清晨主生,日中主长,日西主收,夜半主藏。

生命过程的本质是阳气运动规律的体现。春天自然界阳气生发,气候变得温暖,植物开始发芽,就有了生机,我们感受到了盎然的春意;夏天自然界阳气旺盛,气候变得炎热,植物生长茂盛;长夏是夏季的持续,植物在这一时期将从大自然吸收能量(如阳光、雨露、大地中的养分等),然后转化成果实;秋季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气候变得凉爽,植物的果实成熟;冬天自然界的阳气潜藏,气候变得寒冷,植物的能量必须深藏起来,防止散失,比如在冬天,树的叶子掉了,枝子枯了,表皮枯了,所有的生命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根部,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发动贮备能量。一棵树在下一个春天能否发芽生长,生长得是否旺盛,与冬天贮藏的能量是否充足,是否能保存得住直接相关。树的根越多、越粗、越深,地下部分越多,其生命力才会越旺盛.反之,生命力就弱,甚至会消亡。凡是根须暴露的树木都容易死亡。由此可见,在生命过程中,藏的过程尤为重要,而在人体,这一过程是由肾所主的。

肾的藏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和寿命,关系到整个生命过程能否顺利完成,所以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养肾是重中之重,而养肾的关键是养“藏”。

一年之中,冬季是藏的季节,所以冬季是养肾的关键时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天,阳气由秋天的收敛转入潜藏,因为阳气深藏,地表失去了阳气温暖而变得寒冷。“钻井取水”的百姓都知道,井水冬天是温暖的,而夏天是冰凉的,这就是阳气深藏和出于地表所致。冬季的自然景象是北风呼啸,冰天雪地,寒冷冰冽,植物的地上部分枯萎,生命和能量都向下藏伏于地下根部;动物也不活动了,开始冬眠,蛰伏于地下的洞穴之中。毛泽东有一首很著名的词《沁园春·雪》,其中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就是冬天的景象。冬天时阳气开始潜降藏伏运动,控制并主导着万物的生命活动,故冬季是生命闭藏的季节,人类应顺应冬三月阳气闭藏的运动规律,即《素问》所谓的“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冬三月养藏之道的核心是“无扰乎阳”。冬三月阳气闭藏的目的是为了使阳气得到蓄积补充,即蓄养阳气,到春季的时候有充足的阳气供给生命生发,所以不能打扰、干扰阳气闭藏。在一天的小周期中,夜晚就是阳气闭藏的时段,人体的阳气要通过睡眠得到蓄积补充。如果在深夜熟睡的时候老有人打扰你,你将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你会觉得特别难受,而且第二天会无精打采,大家都知道这种情况是最伤身体的,其原因就是伤了肾,伤了藏。这就是阳气不能闭藏的结果,长此以往,身体就会垮掉。长期上夜班的人容易出现黑眼圈,黑眼圈就是肾虚的表现,因为肾的颜色就是黑色。如果你将树根刨出来,暴露在地面,阳气就会散失,生命就会消亡,到来年的春天,这棵树就不能发芽生长,这就是“无扰乎阳”的原因。“无扰乎阳”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夜长昼短,是为了让阳气得到充分的闭藏,生命得到充分的休养。冬天不要辜负漫漫长夜,天黑睡觉,一直要睡到太阳出来了再起床,这是保证我们阳气闭藏充分的时间标准,也是我们冬天养藏的时间标准。其实,冬三月遵循的是“日出而作,日人而息”的基本规律。第二是“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将自己的心事、情志藏匿隐伏起来,不要暴露,不要让别人发现,不要被外人看出来;就像有什么私心似的,就像已经得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东西,暗暗的高兴,不要再到外面去寻觅了,冬三月就是要玩深沉。第三是“去寒就温”。冬三月养藏之道的目的是为了使阳气得到蓄积补充,使阳气闭藏得越严密越好。房屋要关严实,睡觉要多盖被子,出门要多穿衣服,甚至戴上帽子、口罩、手套等,这样做就可以去寒就温,可以达到藏的目的。第四是“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无泄皮肤”就是不要使皮肤开泄出汗,因为出汗可使阳气外泄,阳气就不能藏了。所以,冬三月尽量不要运动,不要出汗。治疗的时候也要尽量少用发汗的药,少用汗法。虽然现在有人强调生命在于运动,但是,不同的季节运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按照《内经》的要求,冬三月要以静为主,以藏为主。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要从形体到动作,甚至到心灵都处于闭藏的状态,顺应冬三月藏气。

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天黑了不睡觉,晚上睡觉也不安宁,处世待人态度轻浮,口无遮拦,胸无城府,什么事都唯恐外人不知道,有事没事都想往外跑,而且不愿意穿严衣服,甚至袒胸露背,穿超短裙,冬天喝冰镇饮料,吃冰淇淋,经常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这就违背了冬藏之气,就会损害身体,特别是容易伤害人体的肾脏。肾在五行中属水,与方位中的北方、四季中的冬季相通。《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有“北方黑色,人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骨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素问·六节脏象论》中有“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太阴,通于冬气”。《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有“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所以说,“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灵枢·一日分为四时》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

《素问·金匮真言论》日:“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在一天之中,夜半相当于四季中的冬季,夜半是主藏的。于人体而言,夜半藏的方式就是睡眠,通过睡眠使阳气贮藏于肾,使阳气得到蓄养。

由于太阳和地球的视运动,自然界呈现白天和黑夜的交替。随着太阳超过地平线,地球上有了光线,有了阳光,有了温暖,有了生机,所有的生命都从睡眠状态转入清醒状态,从静止状态转入活动状态,动物开始觅食,人类开始劳动,可以用热火朝天和生机盎然来形容白天。白天自然为人类提供了劳动的基本条件,即光线和太阳,在劳动的过程中人类的身体得到了运动和锻炼,白天是一个能量释放的过程,通过能量释放的劳动,人类获得劳动成果,创造生活条件。随着太阳进入地平线,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潜藏,地球上光线变暗,地表的温度下降,整个环境变得安静,所有的生命体也都要顺应自然界阳气潜藏的趋势,使阳气藏于肾,从清醒状态转入睡眠状态,从活动状态转入静止状态,动物和人类都要通过睡眠而得到休息,人们常用夜深人静来形容黑夜。黑夜自然为人类提供了适合休息的环境,没有光照的刺激,没有声音的干扰,通过睡眠补充白天劳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消除白天劳动过程中产生的疲劳,为下一个白天的劳动创造条件。

就人体兴奋和抑制的过程来看,二者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白天的兴奋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夜晚才能转入抑制,才能有正常的睡眠;夜晚必须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有高质量的睡眠,白天才能有正常的兴奋,才能有旺盛的精力从事劳动生产。白天的兴奋不够,运动不够,晚上也就达不到正常的抑制,就会发生睡眠障碍;晚上抑制不够,睡眠障碍,白天就没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劳动生产。现在的许多疾病就是由于违背了这个昼夜交替的规律而引发的。

中医认为,人的睡眠和觉醒与阴阳的运动相关。阳人于阴则睡,阳出于阴则醒。而人体阴阳的运动是与自然界的阴阳运动相协调的,白天自然界的阳气旺盛,阳气的运动是向上、向外的,人的阳气也随之向上、向外,即所谓的“阳出于阴”,人处于醒觉状态,以利于工作、学习;黑夜则自然界阴气盛,阳气的运动是向下、向内的,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向下、向内,即所谓的“阳人于阴”,人处于睡眠状态,以利于恢复体能。所以,“白天劳动,晚上休息”是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是顺水推舟式的生活方式,是最节能的生活方式。如果你非要“白天睡觉,黑夜工作”不可,那你的身体就必须付出额外的能量(消耗人体的精气)来抵抗自然界的影响,并且要破坏人体已经形成的调节机制。所以,“白天睡觉,晚上劳动”是违背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是逆水行舟式的生活方式,是最耗能的生活方式。其结果就是伤肾和干扰“藏”的生命过程,导致疾病的产生,或早衰、早逝。

现在的研究认为,哺乳动物的睡眠与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有关.而褪黑激素的分泌受昼夜的光照调节,白天的光照使褪黑激素的分泌减少,黑夜的黑暗使褪黑激素的分泌增多。所以,黑夜才是睡觉的时候,白天即使睡觉也达不到真正的效果。现在的人夜生活太丰富,晚上睡觉太少是许多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导致早衰、早逝的重要原因。曾经有医生报道说,经常开灯睡觉的人,免疫功能会下降,松果体老化得快,而且这样的人得癌症的几率特别高。可想而知,经常晚上不睡觉,白天睡觉的人后果有多严重,因为这样扰乱了生命过程中“藏”的过程,扰乱了肾脏“藏”的过程。

本页关键字:肾主藏冬季乃藏之季  肾的功能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肾主藏精        下一篇:肾为先天之本

>> 返回肾的功能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