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水果 --> 水果大全 --> 橙子

橙子

橙子是世界四大名果之一,早在公元5世纪南朝时期,广州已有很多的橘柚园。今天美国的花旗蜜橘,据说就是当年广州甜橙经欧洲间接引种去的。

橙子为芸香科柑橘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香橙的果实。原产中国南方及亚洲的中南半岛。西汉时已有“黄柑、橙、楱”的记载(公元前117年)。15世纪初期从中国传人欧洲,15世纪末传人美洲。现主产于我国四川、广东、台湾、广西、福建、湖南、江西、湖北等省(自治区)。分酸、甜两种。

一、甜橙

果实圆形至长圆形,橙黄色,油胞凸起,果皮不易剥离,无苦味。中心柱充实,汁味甜而香。在世界柑橘生产中,甜橙占的比例最大,年产量约占橘类总产量的2/3。甜橙品种按果实成熟期有早、中、晚熟之分。根据果实的形状和特点,可分为4个种群:

1、普通甜橙:果实一般为圆形,橙色,果顶无脐,或间有圈印,是甜橙中数量最多的种类。

2、糖橙:又称无酸甜橙,果形与普通甜橙相似。因含酸量极低,果汁含量达到适当程度时即可采收,是极早熟的甜橙品种。在地中海沿岸和巴西等地有少量生产,供应地方市场。

3、血橙:果肉及果汁全呈紫红色或暗红色。果肉细嫩多汁,具特殊香味,地中海地区是其起源地和主产地。

4、脐橙:特征为果顶有脐,即有一个发育不全的小果实包埋于果实顶部。无核,肉脆嫩,昧浓甜略酸,剥皮与分瓣均较容易,果型大,成熟早,主要供鲜食用,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良种。橙子中最受青睐的主要有脐橙、冰糖橙、血橙和美国新奇士橙。

二、酸橙

果圆形,趋于扁圆,橙黄或橙红色,鲜艳,油胞凹人,果皮较易剥离,具苦味。中心柱半充实或空虚。汁味酸,少香气。叶、花、果所含精油,与甜橙所含成分不同,更为芳香悦人。抗寒性比甜橙稍强。中国现有的品种有“朱栾”、“小红橙”、“枸头橙”、“代代”、“虎头柑”、“蚌柑”等。

橙子是世界四大名果之一,早在公元5世纪南朝时期,广州已有很多的橘柚园。今天美国的花旗蜜橘,据说就是当年广州甜橙经欧洲间接引种去的。现在广州白云区罗岗镇生产的罗岗暗柳甜橙最负盛名,它皮薄而紧,浓甜化渣,汁液丰盈,还隐约透出一股特有的幽香。罗岗暗柳橙的特点是果实多呈“日”字形,果的底部有个天然生成的暗圈儿。柑橘橙常作为馈赠果品和贡品。唐朝张彤《奉和拣贡橘》诗云:“凌霜远涉太湖深,双卷朱旗望橘林。树树笼烟疑带火,山山照日似悬金。行看采摘方应手,暗觉馨香已满襟。拣选封题皆尽力,无人不敢近臣心。”

异名:甜橙、香橙、黄橙、橙、黄果、广柑、广橘、金球、新会橙、雪柑、印子柑。

食性

甘、酸,微凉。归肝、心经。

功效

行气解郁,活血化淤。

营养保健

橙子含有较多的糖类,含蛋白质和脂肪较少,还古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以及维生素c等。此外,尚有橙皮甙、柚皮芸香甙、柚皮甙、柠檬酸、枸橼酸、苹果酸、琥珀酸、果胶、挥发油等。

每100克甜橙肉含水分87.4克,蛋白质0.8克,脂肪0.2克,热量197千焦,膳食纤维0.6克,碳水化合物10.5克,灰分0.5克,胡萝卜素160微克,维生紊B10.05毫克,维生素B20.04毫克,尼克酸0.3毫克,抗坏血酸33毫克,维生素E 0.56毫克,钾159毫克,钠1.2毫克,钙20毫克,镁14毫克,铁0.4毫克,锰0.05毫克,锌0.14毫克,铜0.03毫克,磷22毫克,硒0.7微克。

1、降低胆固醇:橙汁内含有一种特定的化学成分,即类黄酮和柠檬素,可以促进高密度脂蛋白( HDL)增加,并运送低密度脂蛋白(LDL)到体外。如果每天能食用橙子2-3个,可起到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2、预防心脑病:橙子含有维生素c和维生素P,有增强毛细血管的韧性,软化和保护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每天喝三杯橙汁可以增加体内优质胆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降低患心脏病的可能。

3、调节新陈代谢:由于橙子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有机酸,对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维护机体正常功能十分有利。

4、缓解心理压力:橙子发出的气味有利于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但仅有助于女性克服紧张情绪,对男性的作用却不大。

5、抗癌作用:橙子含有大量维生索C和胡萝卜素,具抗氧化与阻断致癌物二甲亚硝胺的生成作用,故可防癌治癌。

6、通便作用:橙子所含纤维素和果胶物质,可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清肠通便,排除体内有害物质。

7、利胆排石:橙子中的维生素C可以抑制胆固醇在肝内转化为胆汁酸,从而使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下降,两者聚集形成胆结石的机会也就相应减少,对减少胆结石的发生起到明显作用。

美国曾有一项调查显示,在全美1900万名胆囊炎患者中,有2/3是女性。妇女容易患胆囊结石,是因为雌激素会使胆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胆汁中,导致其中胆固醇浓度过高而形成结石。而橙子对减少胆结石的发生会起到明显作用。

饮食调养:橙子有理气和胃之效,并能疏通乳汁。肝经气滞引起胁肋疼痛、心情抑郁、乳房胀痛、梅核气、痛经者,平常宜食用。

1、用于补充体力:运动后饮用橙汁,含量丰富的果糖能迅速补充体力,特别提醒橙汁榨好后应立即饮用,否则空气中的氧会使其维生素C的含量迅速降低。加点盐饮用,效果更是明显。

2、用于营养眼腈:将橙瓣切成薄片当眼膜使用,用手指轻轻地按压以助吸收,能促进血液循环,有效补充眼部水分,发挥长时间滋润功效。

3、用于增强免疫:橙瓣中几乎含有水果能提供的所有营养成分,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病体恢复。

4、用于洁肤美白:用洗面巾浸透橙汁擦拭面部皮肤,充分吸收5分钟后用清水洗净,既能卸妆,又可彻底清洁面部污垢和油脂,发挥深层洁肤功效。即使敏感的肌肤也可放心使用。但特别提醒,使用橙汁洁肤后尽量避免阳光暴晒。

5、用于黄褐斑:取新鲜橙子1个,洗净去皮,切片,去掉橙子后贴敷面部,每天1次,每次20分钟,可以祛除面部色素。

6、用于呕逆少食:本品切细,加盐、蜂蜜煎服。

7、用于痔疮肿痛:隔年风干橙子,桶内烧烟熏之。

饮食注意

前或空腹时不宜食用,否则橙子所含的有机酸会刺激胃黏膜,对胃不利;吃橙子前后1小时内不要喝牛奶,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遇到果酸会凝固,影响消化吸收;糖尿病患者忌食;橙子忌与槟榔同食;橙子吃多了更容易伤肝气,发虚热;有口干咽燥、舌红苔少等现象的人,不适合吃橙子;吸烟者应多吃橙子,而胃炎和胆囊疾病患者慎吃橙子;吃完橙子应及时刷牙漱口,以免对口腔牙齿有害;不要用橙皮泡水饮用,因为橙皮上一般都会有保鲜剂,很难用水洗净。

小常识

1、橘、柑、橙的区剐

橘、柑、橙是柑橘类水果中的三个不同品种。由于它们外形相似,易被人们所混淆。广州人称,“光身橘,扁身柑,高身橙”,形象地说明了橘、柑、橙的外形。

1、橘类:果实较小,常为扁圆形,皮色橙红、朱红或橙黄。果皮薄而宽松,海绵层薄,质韧,容易剥离,囊瓣7—11个。红色的甜一些,黄色的酸一些。

2、柑类:果实较大,近于球形,皮显黄色,橙黄色或橙红色,果皮粗厚,海绵层厚,质松,剥皮稍难。味甜酸适度,耐储藏。

3、橙类:主要指甜橙。果实呈圆形或长圆形,个头大,表皮光滑,较薄,包裹紧密,不易剥离。果肉酸甜适度,富有香气,汁特别的多。橙子剥皮技巧

可用手按住在桌子上揉,几遍后橙子皮与果肉会比较容易地剥离,这种方法比较慢。而最方便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刀从中间切开,大的切六瓣,小的切4瓣。然后每瓣将皮从一端分开。还可用平时吃饭用的普通小铁勺子,把橙子一头开个圈,把勺子扣过来(就是凸起的那面朝上)从开好的小口伸进去,顺着橙子的弧度向下稍用力,到底,抽出勺子,然后重复以上动作,直到整个橙子皮与果肉分离,很容易就剥开了,也不会伤到果肉。此外,冬天的时候,可以把橙子放到暖气片上烤一会儿,温热后就比较好剥皮了。

附:橙皮、橙子

1、橙皮:橙皮又叫黄果皮,除含果肉中的成分外,胡萝卜素含量较多,可作为健胃剂、芳香调味剂。橙皮还含一定的橙皮油,对慢性支气管炎有效。橙皮中所含有的果胶也可以促进食物通过胃肠道,使胆周醇更快地随粪便排出体外,以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此外,橙皮还有以下作用:橙皮按摩能消除橘皮组织。橙皮具有出类拔萃的抗“橘皮组织”功能。取1/4清洗干净的橙皮,用橄榄油浸湿,然后按摩身体上相应的橘皮组织部位,按摩时均匀用力挤出汁液,结束后用清水洗净皮肤;橙皮磨砂能去死皮。用橙皮能磨去死皮,同时橙皮中含有丰富的类黄酮成分和维生素C成分,还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提高皮肤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将鲜橙带皮切片,装入纱布,直接在手肘、膝盖、脚跟等粗糙的部位摩擦,能磨去死皮;用于催眠、驱蚊。用平纹细布包裹橙皮制成香包,放在枕头旁不仅有催眠功效,还能驱蚊。放入卫生阃、厨房或冰箱,则能除掉异味,保持空气清新;用于保湿嫩肤。泡汤时加入少量新熬好的橙皮汤能带来沁人心脾的芬芳,更能调和自由基,有助于保持皮肤润泽、柔嫩,尤其适合在干燥的秋季使用;用于软化血管。将清洗干净的新鲜橙皮30克放入1升水中,煮开15分钟即制成橙皮饮。橙皮饮略带苦味,其含有的橙皮甙成分能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日常饮用可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饭前饮用一杯还有增强食欲的功效。

2、橙子:橙子面膜有紧致肌肤作用、橙子又治风湿。橙子面膜。将2茶匙橙子用搅拌机打成粉末,混合蒸馏水制成糊状面膜。每周敷1~2次,能提高皮肤毛细血管的抵抗力,达到紧致肌肤的目的。皮肤敏感的人可先做皮肤测试,将自制面膜涂于耳后,5 -10分钟后洗净,若没感到不适便可安心使用;橙子治风湿。将风干的橙子放人锅中焙炒,焙炒时注意不要炒焦,但尽量将油分炒干。将炒好的橙子打成粉末,用开水冲服,每次3~5克,饭后饮用。长期坚持能在一定程度上治疗风湿。

本页关键字:橙子  水果大全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橘子        下一篇:柚子

>> 返回水果大全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