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症状大全 --> 胸腹症状 --> 干呕

干呕

干呕,是指欲吐而呕,无物有声,或仅呕出少量涎沫的症状。

【概念】

干呕,是指欲吐而呕,无物有声,或仅呕出少量涎沫的症状。

金匮要略》始有“干呕”之名。但《医学入门》认为哕即干呕,“哕即干呕,声更重且长耳”。《医学举要》则日:“干呕者,其声轻小而短;哕者,其声重大而长”,指出二者症状相似,仅轻重程度不同。《金匮要略》中所谓哕症,乃后世之呃逆。

本症与呃逆、恶心、呕吐应予区分。呃逆者,呃呃连声,其声短促;恶心者,欲吐不吐,泛泛然,无物无声;呕吐者,有声有物;其与干呕之欲吐而呕,有声无物均不相同。

【鉴别】

常见证候

胃热干呕:干呕频作,其声洪亮,心下痞塞,口苦心烦,渴而欲饮,或兼有腹满作痛,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或少苔,脉实大或细数。

胃寒干呕:干呕声音低弱,偶然呕出少量涎沫,脘腹冷痛,或心下痞满,不欲饮,气短懒言,口淡不渴,大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或细弱。

肝郁干呕:干呕声音不扬,时作时止,每随情志波动而发作,兼有胸胁烦闷,纳呆,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食滞干呕:干呕食臭,欲吐不能,胸痞厌食,脘腹胀满.大便多秽臭,舌苔厚腻,脉弦滑。

鉴别分析

胃热干呕:当分虚实。外邪侵袭,由表入里,客于阳明,邪从热化,与谷气相搏,逆而上冲-胃失和降,故干呕频作,属实证。若病后余热未尽,或误用燥药,伤及胃阴,亦使胃气不得和降而上逆,造成干呕,属虚证。二者的鉴别要点:实证必见腹满便秘,口渴引饮,苔燥脉大。治宜清热通腑,和胃降逆,方用调胃承气汤加减。虚证则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依据。治宜养胃生津,和降冲气,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

胃寒干呕:有虚实之分,实证乃外感寒邪,直中胃腑,或过食生冷,以致寒凝气滞,胃失和降.引起干呕。虚证乃脾胃素虚,或过用寒药克伐胃气,以致脾胃虚寒,升降乖常.胃气上逆而干呕。二者的鉴别要点:实证必见脘腹冷痛,苔白,脉沉弦。治宜温中散寒,和胃降逆,方用半夏干姜散加减,若吐少量涎沫,徽感眩晕者,方用吴茱萸汤加减。虚证则以心下痞满,兼见不欲食,便溏,气短懒言,舌淡,脉细弱为依据。治宜补脾益胃,降逆安中,方用理中汤丁香茯苓、半夏之类。

肝郁干呕:多因忧恩郁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以致胃气失和而作干呕。病起于肝郁.故常随情志波动引发,肝失条达,故见胸胁烦闷,肝气犯胃,故不欲食,舌苔薄白,脉弦细。其特点为:每次发病与情志因素有关,并伴有胸胁烦闷,纳呆,郁郁不乐等症。治宜舒肝理气,和胃降逆,方用四七汤加减。

食滞干呕:多因饮食不节,过食醇酒厚味,食滞胃脘,胃气不得和降,气逆上冲,遂致干呕。辨证要点:有明显的伤食原因,症见于呕食臭,欲吐不能.脘腹胀满,大便秽臭,常呕出食物为快。治宜和胃理气,消食导滞,方用保和丸加减。

干呕主要是胃失和降,气逆上冲所致,临床当分清寒热虚实,辨证论治,但总以和胃降逆为要。

【文献别录】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医学心悟》:“呕者,声与物俱出。吐者,有物无声。哕者.有声无物,世俗谓之干呕。东垣以此三者,皆因脾胃虚弱,或寒气所客,或饮食所伤,以致气逆而食不得下也,香砂二陈汤主之”。

本页关键字:干呕  欲吐而呕  金匮要略  胃热  肝郁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嘈杂        下一篇:恶心

>> 返回胸腹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