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红线
【概念】
皮肤红线,是指在前臂或小腿内侧,出现一条纵行红线,向肢体近端蔓延走窜。在上肢的,多停止于肘部或腋部:在下肢的,多停于腘窝或胯间。红丝走窜亦间有生于口唇者,红丝入喉则难治。
皮肤红线在临床上可称为“红丝疔”、“血丝疔”、“红线疔”,属疔疮范畴。《外科大成·红丝疮》所述红丝疮与红丝走窜证候虽有差异,但治法类同。
【鉴别】
常见证候
毒热郁滞皮肤红线:红线较细,其远端破溃或红肿热痛,无全身症状。
火毒炽盛皮肤红线:红线较粗,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周身无力,苔黄,脉数。
毒入血分皮肤红线:红线发后7至10天,红线渐向躯干蔓延,伴有寒战,高热,头痛,胸闷烦躁,恶心,呕吐,舌硬口干,便秘或腹泻,舌质绛,苔黄糙,脉洪数或弦滑。
鉴别分析
毒热郁滞皮肤红线与火毒炽盛皮肤红线:均由火热之毒为病,但其病因不同。毒热郁滞,多自感受四时不正之疫气,或昆虫叮咬,经抓破染毒,毒气客于肌肉所生。治宜清热解毒,可用五味消毒饮。火毒炽盛,因恣食膏粱厚味,醇酒辛辣炙煿,以致脏腑蓄热.火毒结聚,蕴蒸皮肤,气血凝滞。治宜清火解毒,可用黄连解毒汤加竹叶、石膏、连翘。
毒入血分皮肤红线:因毒热郁滞及火毒炽盛失于治疗,未能控制毒势;或因挤压碰伤.造成毒邪扩散;或误进辛热之药,更增火势,以致火毒炽张,机体正不胜邪,从而疔毒走散,入于血分,内攻脏腑。急宜凉血,清热,解毒,可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合并使用。
以上三证皮肤红线,均可外用金黄散、二黄粉,或以刀尖或三梭针沿红丝行径,寸寸挑断,并用拇指和食指,轻捏针破处周围皮肤,令其出血排毒,可达速效。
【文献别录】
《辨证录·疗疮门》:“大约疔生足上,红线由足而入脐;疔生手上,红线由手而入心;疔生唇面,红线由唇而至喉。如见此红线之丝,在其红线尽处,用针刺出毒血,以免毒攻心……。”
本页关键字:皮肤红线 红丝疔 血丝疔 红线疔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