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症状大全 --> 皮肤科症状 --> 皮肤糜烂

皮肤糜烂

皮肤糜烂,是指表皮水疱、脓疱因搔抓或摩擦后,破溃而渗出脂液形成的皮肤湿烂而言。

【慨念】

皮肤糜烂,是指表皮水疱、脓疱因搔抓或摩擦后,破溃而渗出脂液形成的皮肤湿烂而言。因其皮肤损害表浅,故愈后不留瘢痕。本症与损害较深,愈后留有瘢痕的皮肤溃疡不同,因此后者不属本症讨论范围。

【鉴别】

常见证候

湿毒浸淫糜烂:糜烂面鲜红,湿润,有淡黄色清亮之脂水渗溢,流至它处可发生新疱疹,干燥后形成褐黄色脓痂,一般无全身症状,有时可见发热、恶寒等症状,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脾湿内蕴糜烂:糜烂面色淡或微红.潮湿,脂水淋漓,渗液较稀,浸淫成片,干燥后可结成痂皮;兼有胃脘不适,纳呆,面色萎黄,或可见肢肿,便溏,舌淡,苔白或腻,脉缓。

阴虚湿阻糜烂:糜烂面色淡或暗红,渗水不多而持日较长,痂皮反复出现,皮肤干燥,或有脱屑,口干渴而不思饮,舌质红绛少津,苔净或根部稍腻,脉细滑或弦细。

鉴别分析

湿毒浸淫糜烂与睥湿内蕴糜烂:二者均与湿邪有关,但发病机理不同,故二证临床表现及治法有别。湿毒浸淫糜烂,乃由外湿与毒邪搏结,浸淫肌肤引起。多在夏秋季节湿毒较重之时发生,多见于小儿。皮损特点为:糜烂面鲜红,湿润,接触后易扩散。治以祛湿解毒法,方选除湿解毒汤加减。脾湿内蕴糜烂,系脾运失健,湿从内生,内湿蕴蒸,外发肌肤所致。皮损特点为:糜烂面色较淡,湿润,渗出较多且稀薄,发无定处。常兼有脾胃虚弱诸症,如面色萎黄,胃脘不适,纳呆,肢肿,便溏等。治以健脾除湿法,常用除湿胃苓汤化裁。

阴虚湿阻糜烂:多由于水疱破溃后,经久不愈,渗水伤阴耗液,阴伤而湿不去所致。皮损特点为:糜烂面色暗红,渗水少而不易干燥,同时在其它部位尚有水疱存在。兼有口干渴而不思饮等全身症状,舌红绛少津,苔净或根部稍腻,脉细滑。治以滋阴除湿法,常用方为滋阴除湿汤。

皮肤糜烂是皮肤病的一种常见症状。病因总与湿有关。治疗上以除湿为原则,但要根据证之虚实,或配解毒急治其标,或配健脾缓图其本,或滋阴与除湿并用。

【文献别录】

外科正宗·杂疮毒门》:“遗毒乃未生前在于胞胎禀受,因父母杨梅疮后余毒未尽,精血孕成。故既生之后,热汤洗浴,烘薰衣物,外热触动,内毒必发于肌肤之表,先出红点,次成烂斑,甚者口角、谷道、眼眶、鼻、面皮肉俱坏,多妨乳哺,啼叫不安。”

本页关键字:皮肤糜烂  湿毒浸淫  脾湿内蕴  阴虚湿阻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皮肤萎缩        下一篇:皮肤粟疹

>> 返回皮肤科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