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症状大全 --> 口腔症状 --> 舌苔黄

舌苔黄

舌上苔呈黄色,称为“舌苔黄”,或称“舌胎黄”、“黄胎”、“黄苔”。

【概念】

舌上苔呈黄色,称为“舌苔黄”,或称“舌胎黄”、“黄胎”、“黄苔”。

早在《内经》中已有“舌上黄”的记载。前人言舌诊往往舌与苔混称,所谓“舌上黄”、“舌见黄色”,实为苔的黄色,而非舌色。

临证诊察黄苔,应分清苔质的厚、薄、润、燥、腐、腻等情况。还需辨别染苔和其它假象,如食蛋黄、柿子、橘子、有色糖果等食物,及服黄连粉、中药煎剂,每使舌苔呈现黄色;季节气候的影响,夏季舌苔可见薄而淡黄;素嗜饮酒的人苔多黄浊,吸烟多的人每见黄垢中微有黑晕,均应与病理黄苔相区分。夜间在灯光下诊舌,易将黄苔看成白苔。

舌苔黄合并舌质变化的,不属本症讨论范围。

【鉴别】

常见证候

胃热炽盛舌苔黄:舌苔黄,身大热,但恶热不恶寒,汗大出,面赤心烦,渴饮不止,脉洪大。

胃肠实热舌苔黄:舌苔深黄,厚而干燥,甚或老黄焦裂起芒刺,面赤身热,日晡潮热,口渴,汗出连绵,大便秘结,或纯利稀水,腹满疼痛拒按,烦躁,谵语,甚则神志不清,或循衣摸床,脉沉有力.或滑实。

湿热壅滞舌苔黄:舌苔黄而垢浊,舌质红,身热不扬,心烦,口渴不欲饮,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大便垢腻恶臭,脉滑数。

鉴别分析

胃热炽盛与胃肠实热舌苔黄:胃热炽盛舌苔黄为伤于寒邪,化热入里,或温病邪热

入于气分,致阳明胃热炽盛,故舌苔黄。胃肠实热舌苔黄乃因阳明在经之热邪未解,传入胃腑,与肠中燥屎相搏,结于胃肠,故见舌苔深黄,厚而干燥,甚或老黄焦裂起芒刺。《中医舌诊》云:“至于苔干色黄,满舌厚积,则为实热里证无疑。”二者均为邪热内犯阳明胃、肠,前者属阳明经证,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为辨证要点;后者属阳明腑证,以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纯利清水,所下恶臭,且感肛门灼热,日晡潮热,腹部胀满,疼痛拒按,汗出多,时谵语,脉沉实等症为辨证关键。胃热炽盛舌苔黄,治宜清热生津,方用白虎汤;胃肠实热舌苔黄,治宜荡涤燥结,方选承气汤类。

湿热塞滞舌苔黄:证由感受湿邪,久郁入里化热,或素嗜辛热厚味之食,助湿积热,或胃中有宿食积滞,湿热秽浊之邪与胃中陈腐宿垢相结,上泛于舌,出现舌苔黄而垢浊。兼见胸闷脘痞,恶心呕吐,身热不扬,大便垢腻等湿浊内壅,脾胃升降失调之症。治宜清热化湿辟浊消积,方选枳实导滞丸、泻心汤等。

要之,黄苔为里、实、热证的表现,如《伤寒舌鉴》云:“黄胎者,里证也。……阳明腑实,胃中火盛,火乘土位,故有此胎。”上述三证,一为阳明气分热证,为无形之热邪为患,其特点是舌苔黄而略干;一为传经之热邪与胃肠有形实邪相结,成阳明腑实证.其特点是舌苔黄燥而干,或焦黄起刺;一为热毒湿浊壅滞脾胃,其特点是舌苔黄而垢浊,如“土碱粉铺在舌上,色黄暗而厚”(《中医舌诊》)。三者宜从舌苔变化及证候特点鉴别,不容混淆。

此外.《舌鉴辨正》说:“黄苔见于全舌,为脏腑俱热,见于某经,即某经之热,表里证均如此辨,乃不易之理也。”说明舌见黄苔,不拘于阳明热证为患,凡其他脏腑有热者,亦可出现黄苔,如《伤寒本旨》说:“凡现黄苔浮薄色淡者,其热在肺,尚未入胃。”临床可根据黄苔之色泽,出现的部位,加以鉴别;如局限于舌边黄者为肝胆热甚;舌根黄者,下焦有热;舌尖黄者,上焦有热等等。

【文献别录】

《四诊抉微·望诊》:“慎菴曰,予阅历尝见有姜黄色舌胎及淡松花色胎,皆津润而冷,是皆阳衰土败之征,必不可治,是又古人所未及言者,故补而录之。”

《辨舌指南》:“如见舌苔白中带黄,或微黄而薄,是邪初入阳明,犹带表症,微寒恶寒,宜凉散之。如苔黄而燥,外症不恶寒,反恶热,是伤寒外邪初入阳明之里,或温热内邪欲出阳明之表,斯时胃家热而未实,宜栀豉白虎汤之类,清之可也。”

本页关键字:舌苔黄  舌胎黄  黄胎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舌苔灰黑        下一篇:舌苔白

>> 返回口腔症状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