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噤
【概念】
“口噤”是指牙关紧闭,口合不开的症状。因其以牙关咬定难开为主要表现,故又称“牙关紧急”。
古代文献中,因病因和症状表现的不同,“口噤”又有“风口噤”、“中风口噤”、“噤风”、“噤急”、“牙关噤急”、“噤口”等名称。
临床上,“口噤”应与“唇紧”、“撮口”等相区别。“唇紧”,又名“口紧”、“口唇紧缩”,是指口唇肌肉紧急,难于开合,不能进食之症。同“口噤”之以牙关紧闭为主不同;“撮口”,专指小儿由胎中受热或洗浴当风而表现为“口摄如囊口”,吮乳不得,并伴有舌强唇青、面色黄赤等症,其证治均不同于“口噤”。
【鉴别】
常见证候
风寒表证口噤:发热恶寒头痛,口噤不开,项背强急,无汗或有汗,舌苔白,脉浮紧或浮效。
里热壅盛口噤:口噤项强,角弓反张,四肢挛急,发热或壮热,面红目赤,口唇干焦,二便秘涩,舌红苔黄而燥,脉弦数或沉数有力。
阴血亏虚口噤:头晕眼花,口噤咬牙,四肢搐搦,或拘挛僵仆,心烦不宁,或有发热,形瘦,舌红无苔,脉沉细而数。
寒邪直中口噤:口噤不语,四肢战栗,身形拘紧,手足厥冷,腹痛下利,面色青紫,舌暗苔白,脉沉弦而涩。
气郁痰壅口噤:口噤牙紧,或兼晕厥,四肢抽搐,或全身僵直,喉中痰涌,呼吸喘促,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弦或弦滑。
外伤风毒口噤;牙关徽紧,口噤项强,四肢抽搐,呈苦笑面容,甚者角弓反张,或兼寒热,苔白腻,脉弦。
鉴别分析
风寒表证口噤及里热壅盛口噤:二者均由感受外邪引起,同有发热、口噤、项强之症。但前者多因感受风寒湿邪,侵入三阳经络,引起筋急口噤,属太阳痉病。后者则因风寒入里化热或温热入里,壅盛于气分或引动肝风,引起口噤。故二者病因有寒热之殊,病位有表里之异。临床表现亦各有不同:太阳痉病必兼有恶寒、头痛、脉浮、苔白之表证,且口噤项强程度亦较里热者为轻,表现为口齿拘紧,项背强硬;而里热壅盛则口噤不开,或齘齿有声,不仅项背强急,甚者角弓反张,卧不着席,四肢挛急,并有壮热、面红目赤、口唇干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等一派实热之象,严重者可伴神昏。其治疗原则,风寒表证宜宣散外邪,可用葛根汤加减。里热壅盛者,则宜清泻里热,根据热毒之轻重及所在脏腑不同,分别选用不同的方剂。里热盛于阳明气分,或结于胃肠致腑实者,拟清热泻火攻下,用白虎汤或大承气汤加减;热毒燔灼气血或壅盛于咽喉,可用清热解毒、凉血泻火之清瘟败毒饮加减;肝经热盛动风者,多有抽搐反张之症,拟清肝泻火熄风,用龙胆泻肝汤或羚角钩藤汤加减。若神志昏迷者,又当清心熄风开窍,安宫牛黄丸之类主之。
阴血亏虚口噤与里热壅盛口噤:前证多发生在温病后期,因热邪耗伤阴津,或汗下伤阴,邪势虽退,而阴血亦虚。或杂病因失血、产后,阴虚血少,筋脉失养,故拘急为噤;里热壅盛口噤,多在温热病之极期出现,邪热鸱张,正亦未虚。故二者相比,一实一虚,绝然不同。在症状表现上,阴血亏虚之口噤动风,其程度亦不似里热壅盛者剧烈,主要表现为手足蠕动或四肢搐搦,微微而动,或后遗肢体僵仆拘挛。发热多在午后或入暮之时,并伴头晕心烦,形瘦舌红,苔少脉细数等阴血不足之象。治疗应以滋阴养血熄风为主,用大定风珠加减。
寒邪直中口噤与风寒表证口噤:二证虽同是寒邪为患,但一在于表,一中于里。故后者兼有表寒之症,而前者则一派里寒之象。除口噤不语外,寒邪直中者并见口鼻气冷,腹痛下利,手足厥冷,面色青紫,脉象沉弦等。有时因阳气不能外达,肌肤筋脉失其温煦而亦可见到身形拘紧、强硬,但同表证之项强身痛不同。在治疗上宜温中祛寒之剂,用四逆汤或大顺散加减。
气郁痰壅口噤:多见于杂病,因痰气郁结,闭塞清窍或挟风窜于经络所致。一般多因情绪激动或忧思恼怒而发。除口噤外,常伴一时性晕厥、抽搐、或僵直,故应注意与里热塞盛口噤出现昏迷症状时相鉴别。后者多在温热病中出现,昏迷严重,且伴里实热证的表现,一般不易混淆。且本证多有反复发作的病史,发作时间亦较短暂,并伴喉中痰涌,呼吸喘促,舌苔白腻等痰气内阻之症。其治应以理气开窍豁痰为法,用木香调气散或导痰汤加减。若神志不清者,先服苏合香丸以开窍醒神,后再调气化痰治本。
外伤风毒口噤:同以上诸证虽同有项强反张的抽搐之症,但其病因病史不同。多因金疮跌仆,损皮破肉;或疮疡溃后,为风毒之邪外乘,致阳明络脉拘急而发口噤。其中于风者为“破伤风”,中于湿者为“破伤湿”。虽亦可出现寒热间作之症,但整个病证同外感者不同。其面部肌肉拘挛,颜面呈典型之苦笑状。病情严重者因邪毒攻心,可致神志昏迷。同其它口噤神昏之症,从病史、病因及临床表现各方面不难区别。治宜镇痉祛风,尤其是可用虫类祛风止痉之剂,选玉真散合五虎追风散加减。
总之,“口噤”一症,多与项强、神昏、不语、抽搐、痉挛等同时出现。内伤、外感及跌仆虫兽外伤均可引起,且有寒热虚实的不同,故须从整体辨证施治。但因症情较急,首先要开其牙关,可采取必要的局部治疗。用乌梅、冰片、生南星研末擦牙,或用藜芦、郁金为末吹鼻取嚏,或配合针刺艾灸。轻者口噤即开,重者尚需按症情辨证综合施治。
【文献别录】
《秘传证治要诀·口噤》:“因冒犯不正之气,忽然手足逆冷,肌肤粟起,头而青黑,精神不守或错言妄语,牙紧口噤,或头旋晕倒,昏不知人,此是卒厥。……苏合香圆灌之,候稍醒,以调气散和平胃散服。”
《湿热病篇》:“湿热证,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宜鲜地龙、秦艽、威灵仙、滑石、苍耳子、丝瓜藤、海风藤、酒炒黄连等”。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男性腰酸痛是什么原因?肾合胶囊为你解答!
- 一睡觉就做梦是怎么回事?肾合胶囊告诉你!
- 睡觉流口水咋回事?肾合胶囊告诉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