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生疮
【概念】
口中生疮简称“口疮”。
本症在《内经》中有“口糜”、“口疮”和“口疡”之称。后世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机的不同,又有“口疳”、“口舌生疮”、“口中疳疮”、“口破”,“口内糜腐”等不同称谓。但一般在习惯上将口中溃疡,范围局限,病情较轻者称为“口疮”:口中糜烂如腐、范围较大,病情较重者称为“口糜”;小儿口疮的发生如与疳积有关者称为“口疳”。小儿“鹅口疮”则在儿科另立条且专论。
此外,口角生疮称“口吻疮”,俗名“燕口”,亦称“口肥疮”。虽不属本症范畴,但其病机相关,前人多列为一类,可参阅本症辨治。
【鉴别】
常见证候
脾胃积热口疮:口、唇、舌及齿龈多处生疮,周围红肿,甚者腮舌俱肿,疼痛,影响进食,口渴饮冷,大便秘结,尿黄赤,或兼身热,舌质红,或有裂纹,苔黄,脉数有力。
阴虚火旺口疮:口疮反复发作,每因劳累或夜寐不佳而诱发,疮面黄白色,周围淡红,疼痛昼轻夜重,口干,心烦失眠,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沉细数。
脾胃气虚口疮:口疮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疮面色淡,疼痛较轻,纳少脘胀,大便不实,肢软神疲,短气懒言,舌质淡,边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
鉴别分析
脾胃积热口疮与阴虚火旺口疮:两证均属热证,前者为实热,后者为虚热,临床表现迥异。脾胃积热口疮,多因饮食失节,嗜食辛辣醇酒,炙煿厚昧,脾胃积热。脾开窍于口.脾胃之热上蒸于口,发生口疮。其特点是:口疮严重,多处发生,疮面色红而肿痛,兼有口渴饮冷、便秘溲黄、舌红苔黄等脾胃实热症候。阴虚火旺口疮,多因思虑劳倦,心阴暗耗,或热病后期,阴分受伤,阴虚则火旺,上炎于口,发生口疮。其特点是:口疮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此起彼伏.疮面色淡红,不甚肿,昼轻夜重,兼有心烦失眠、手足心热、舌红少苔等阴虚症候。两证治疗原则亦不同,脾胃积热口疮治宜清热泻火,方选凉膈散、泻黄散;阴虚火旺口疮治宜滋阴清火,切忌苦寒伤阴,如偏于心阴虚者,方选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偏于肾阴虚者,方选知柏地黄汤等。
脾胃气虚口疮与阴虚火旺口疮:两证虽均为虚证,有口疮反复发作、遇劳即发的临床特点。但脾胃气虚口疮的病机要点是气虚,起由劳倦、久病等脾胃中气受损,或口疮日久灼阴耗气,脾胃气虚,阴火内生,发生口疮。其口疮表面色淡,无红肿,轻度疼痛,虽单个或数个发生,却迁延不愈,兼有纳少便溏、神倦短气、舌淡等脾胃气虚症候。而阴虚火旺口疮,其疮面淡红,尚有烦热、舌红少苔等虚火上炎之症,可作鉴别。脾胃气虚口疮治宜补中益气汤或黄芪建中汤;如气阴两虚者,可选生脉散加味。
口疮一症,有虚实之分。暴病多实火,久病多虚火,虚火又有阴虚、气虚两端。三者密切相关,实火迁延不除,必灼阴耗气,阴虚日久,必伤及气,气虚常伴阴虚症候。治疗时,实火可用苦寒直折火势。虚火则切忌苦寒,或养阴,或补气,根据证候特点,耐心调治。此外,无论虚实,在内服汤药的同时,局部可酌情外甩珠黄散、锡类散等,可奏效。
【文献别录】
《证治准·绳口疮》:“口疮,一日热。经云: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口疡是也;二日寒。经云: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复则寒雨暴至,阴厥且格,阳反上行,病口疮是也。”
《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脏腑积热则口糜。口糜者,口疮糜烂也。心热亦口糜.口疮多赤;肺热亦口糜,口疮多白;膀胱移热于小肠亦口糜;三焦火盛亦口糜;中焦气不足,虚火上泛亦口糜;服凉药不效,阴亏火泛亦口糜;内热亦口糜”。
《诸病源候论·口吻疮候》:“足太阴为脾之经,其气通于口。足阳明为胃之经,手阳明为大肠之经.此二经脉并侠於口。其府脏虚,为风邪湿热所乘,气发于脉,与津液相搏,则生疮。恒湿烂有汁,世谓之肥疮,亦名燕口。”
本页关键字:口中生疮 口糜 口疮 脾胃积热 阴虚火旺 脾胃气虚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男性腰酸痛是什么原因?肾合胶囊为你解答!
- 一睡觉就做梦是怎么回事?肾合胶囊告诉你!
- 睡觉流口水咋回事?肾合胶囊告诉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