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衣先破
【概念】
妊娠足月,临产前或临产早期愎痛刚作,胞衣破裂,羊水外流,而胎儿久不产者,称为“胞衣先破”。亦称“胞浆先破”,俗称“沥浆生”、“沥胞生”。《张氏医通》称:“若胞水破,儿未下,无正产之兆者,谓之试水。”
胞衣先破时,羊水可一次大量排出,继以少量持续或间断排出。临证时应注意与尿失禁,阴道溢液区别。通过病史、产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不难区别。
【鉴别】
常见证候
气血两虚胞衣先破:临产前或刚临产,胞衣先破,羊水流尽,产道干涩,腹不痛或阵痛微弱,产程过长,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虚大或细弱。
气滞血瘀胞衣先破:临产前或刚临产,胞衣先破,羊水流尽,产道干涩,阵痛难忍,产程过长,烦躁不安,胸闷脘胀,时欲呕恶,面色紫黯,舌黯红,苔薄白,脉弦大或至数不匀。
鉴别分析
气血两虚胞衣先破:多由产妇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冲任、胞宫失养,胞衣薄脆,儿身转动,触之而破;或临产时用力过早、过猛而破。羊水流尽,产道干涩;冲任气血不足,胞富无力运胎,故腹不痛或阵痛微弱,产程过长。气血不足,则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虚大或细弱。治宜补气养血,润胎催产,方用蔡松汀难产方或当归补血汤。
气滞血瘀胞衣先破:多由产妇素多忧郁,气机不利,冲任、胞宫瘀滞,胞衣薄脆,儿身转动,触破胞衣;或临产时用力过早、过猛而破;或检查不慎,损伤胞衣而破。羊水流尽,产道干涩;冲任不畅,胞宫瘀滞,故见阵痛难忍,产程过长。气滞血瘀,则见烦躁不安,胸闷脘胀,面色紫黯,舌黯红,苔白,脉弦大或至数不匀。治宜行气化瘀,滑胎催产,方用济生汤。
胞衣先破,可因胞浆先干而导致难产,且易感染邪毒,个别可发生脐带脱垂,故临证时当密切观察,产妇宜卧床休息,并注意外阴清洁,防止邪毒乘虚入胞。
【文献别录】
《女科正宗》:“如浆水干而不下者,滋润为主;污血阻滞者,逐瘀为主。如坐草用力太早,胞水干者,滑胎散、神应散,连进三服,如鱼得水,产自顺矣。”
《济阳纲目》:“大全云:治胞浆先破,恶水来多,胎干不得下,须先与四物汤,补养血气,次煎浓葱汤,放冷,令坐婆洗产户,须是款曲洗,令气上下通畅,更用酥油滑石末涂产户里,次服神妙乳朱丹,或葵子如圣散。”
本页关键字:胞衣先破 胞浆先破 沥浆生 沥胞生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