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头痛
【概念】
经行头痛,是指每逢经期或月经前后出现头痛的症状。若偶然发生一次经期头痛,不属本症讨论的范畴。本症散见于“月经不调”中,《张氏医通》有“经行辄头痛”的记载。现代医学将之归属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范畴。
【鉴别分析】
常见证候
血瘀经行头痛:经前或经期头痛如锥刺,痛有定处,经行不爽,量少有瘀块,少腹疼痛,舌黯或边有瘀点,苔薄腻,脉弦紧。
肝阳上亢经行头痛:经前或经期头痛,甚或巅顶掣痛,头晕目眩,目胀,心烦易怒.睡眠不安,腰痠耳鸣,或胁痛口苦,月经先期,量多色鲜,舌质偏紫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弦。
血虚经行头痛:经期或经后头空痛,牵掣眼眶、眉棱骨,伴头晕目眩,怕光喜静,心悸少寐,口干咽燥,不思饮食,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红,舌淡、苔薄中剥,脉细。
痰湿经行头痛:经前或经行头痛头重,胀闷不清,呕恶痰多,胸胁满闷,形体肥胖,肢体胀满,经血清淡或夹有粘液,大便溏薄,舌胖苔白腻,脉弦滑。
鉴别分析
血瘀经行头痛与痰湿经行头痛:二者均为实证。但病因、病机不同。血瘀经行头痛多因经行之期,遇寒饮冷,血为寒凝;或七情内伤,气机郁结;或跌仆外伤,以致瘀血内阻。经行以通畅为顺,若瘀血不去,则脉络不通,以致清阳不升,遂致头痛。其特点为头痛如锥刺,痛有定处,经行不爽,量少有瘀块,少腹疼痛。经畅后头痛及腹痛均见肥胖,肢体胀满,经血清淡或夹有粘液,舌胖苔白腻,脉弦滑。治宜化痰降逆止痛,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肝阳上亢经行头痛与血虚经行头痛:二者均为虚证,一为虚热证,一为虚寒证。肝阳上亢经行头痛多因素体肝阴或肾阴不足,阴不济阳,虚热内生;或情志所伤,肝失调达,郁久化火,经前冲气偏旺,冲脉附于肝,冲气夹肝气上逆,气火上扰而发本证,其特征为经前或经期头胀痛,心烦易怒,睡眠不安,腰痉耳鸣,月经提前,量多,舌偏紫红,脉细弦。治宜滋阴清热,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若兼面红日赤,口苦咽干,偏头痛,头筋暴起,耳聋耳鸣,烦躁易怒,溲赤便秘,舌红脉弦数有力者,为肝阳化火证。宜泻肝清热,方用龙胆泻肝汤。血虚经行头痛多因素体虚弱,或脾虚化源不足,或失血伤精,致精血亏虚,血虚不能养脑,脑髓不足,逢经行阴血下注胞宫,精血益虚,脑失所养引发本证。其特点为经期或经后有空痛,痛牵及眼眶,伴心悸少寐,头晕目眩,面色无华,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脉细弱无力。治宜养血益气,方用加味四物汤。
【文献别录】
《中国妇科病学·经行头痛》:“感冒性者,恶寒发热,无汗,脉紧。内热者,面赤心烦,口渴,唇紫,脉数。血虚者,心跳气短,自汗,脉弱。治法:感冒者,用加味菊花散。内热者,用玉女煎。血虚者,用当归补血汤或人参养荣汤。”
本页关键字:经行头痛 月经不调 经行辄头痛 血瘀 肝阳上亢 痰湿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