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吐下泻
【概念】
上吐下泻是指呕吐和腹泻症状同时发生或交替出现,与单纯性呕吐或腹泻有所不同。
此症在历代文献中称为霍乱,意即这种疾病起于仓卒,挥霍撩乱不安。霍乱之名苜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又说:“土郁之发……故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甚则心痛胁月真,呕吐霍乱”。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分别载有“呕吐而利,名曰霍乱”。“驴马肉合猪肉,食之成霍乱”的条文。《诸病源候论·霍乱候》具体地描述了霍乱病的症状:“其乱在于肠胃之间者,因遇饮食而变发则心腹绞痛,其有先心痛者则先吐,先腹痛者则先利,心腹并痛者则吐利俱发,挟风而实者,身发热,头痛体痛而复吐利,虚者但吐利,心腹刺痛而已”。此后历代医家,凡提到霍乱,除描述吐泻症状外,常述及心腹绞痛。所以民间又有绞肠痧之称。但必须知道,祖国医学所说的霍乱,主要是指以上吐下泻症状表现为主的胃肠道病证。而对于时疫霍乱的症状和传染性.《医林改错》和《霍乱论》中有较详细的描述。
【鉴别】
常见证候
暑湿吐泻:发病较急,卒然吐泻交作,腹部绞痛,吐物酸腐,泻下黄水样便,或带粘液,其气秽臭,烦热口渴,胸脘痞闷,或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多滑数。
寒湿吐泻:呕吐清水,泻下清稀,不甚秽臭.腹部疼痛,喜热喜按,脘腹胀满,口淡不渴,小便清而量少,舌苔白腻,脉多濡缓。
虚寒吐泻:上吐下泻,腹痛欲暖,面色苍白,汗出肢冷,恶寒踡卧,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胀满厌食,口淡不渴,舌质淡白,舌苔白,脉细或沉迟。
食滞吐泻:呕吐酸腐,腹痛胀满,暖气厌食,多见先吐后泻,泻下粪便酸臭,泻后痛减,稍缓又痛,舌苔厚腻,脉滑或弦滑。
时疫霍乱吐泻:起病急骤,剧烈呕吐腹泻,呕吐呈喷射状,倾口而出,大便初如泥浆,继呈米泔水样便,无粪臭,多无明显腹痛,口干而渴,双眼凹陷.皮肤苍白,冷汗如雨,口唇及爪甲青紫,小腿抽掣,咏浮或细涩。
鉴别分析
暑湿吐泻与食滞吐泻:二者的共同点均为实证吐泻,病位相同,症状类似。但病因不同,一是外感暑湿,一是内伤食积。暑湿吐泻多发于夏秋之交,暑湿交蒸,秽浊之气侵入体内,暑湿秽浊郁遏中焦,脾胃升降失常。邪气犯胃而呕吐,水湿下迫而泄泻,气机阻滞而腹痛。因暑湿交阻中州,故见烦热口渴,胸脘痞闷,舌苔黄腻。食滞吐泻,四季可见,多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胃肠而致病。积滞阻于中焦,脾胃机能受损,升降失职,运化无权,致上吐下泻,腹痛且胀,嗳气厌食。治疗:暑湿吐泻以清署利湿,辟秽化浊为法,燃照合葛根芩连汤化裁;食滞吐泻宜消食导滞,健脾利湿,平胃散合保和丸加减。
寒湿吐泻与虚寒吐泻: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寒湿吐泻以外感为主,虚寒吐泻为阳虚所致。寒湿吐泻多由贪食生冷瓜果,夜卧露宿当风,寒湿之邪,侵袭胃肠.肠胃功能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交混,致上吐下泻,肠鸣腹痛而喜暖喜按。虚寒吐泻则因中焦虚寒,阴盛阳衰,寒湿凝聚,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吐泻。即所谓“胃阳不伤不吐,脾阳不伤不泻”。因阴盛阳衰,故症见面白肢冷,恶寒踡卧等虚寒症状。治疗:寒湿中阻者,以温中燥湿化浊为法,藿香正气散化裁;中阳素虚者.温中救逆,健脾利湿,方选四逆汤或理中汤加味。
时疫霍乱吐泻:霍乱吐泻按其临床症状当以寒证居多,因本病传染性强,为害甚烈。人体感受暑热疫毒之气,或恣食腐败污染之物,致使胃肠功能紊乱,清浊不分,升降失调。《内经》所谓:“清浊相干,乱于肠胃,则为霍乱”。其特点是发病急骤,吐泻剧烈,全身津液损耗殆尽,故见双眼凹陷,形脱干瘪。胃与大肠属阳明,以养宗筋,因吐泻津液暴脱,致两小腿转筋。阴虚及阳,阳气渐脱,致烦躁不安,汗出如雨,身冷如冰。此症病势危急,若不急救,势若垒卵,急当回阳救逆,四逆汤加龙骨、牡蛎、山萸肉以回阳救逆,待阳回又急宜大剂生脉散之类,以养阴益气。
上吐下泻一症,致病原因不一,临床表现各异,症状有常有变。另有欲吐不吐,欲泻不能者,俗称“干霍乱”,虽不具备上吐下泻的典型症状,但挥霍撩乱,烦闷欲绝,腹部绞痛与吐泻相似,且腹痛闷乱乃急性吐泻之先兆。治当利气宣壅,辟秽解毒,行军散或玉枢丹均可选用。针灸(内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亦颇有效。
【文献别录】
《备急干金要方》:“原霍乱之为病也,皆因饮食,非关鬼神。夫饱食腥脍,复餐乳酪,海陆百品,无所不啖,眠卧冷席,多饮寒浆,冒中诸食结而不消,阴阳二气拥而反戾,阳气欲升,阴气欲降,阴阳乖隔,变成吐利,头痛如破,百节如解,遍体诸筋,皆为回转”。
《医学衷中参西录·霍乱门》:“寇姓媪,年过六旬,孟秋下旬染霍乱,经医数人调治两日,病势垂危。其证从前吐泻交作,至此吐泻全无。奄奄一息,昏昏似睡,肢体甚凉,六脉全无。询之犹能言语,惟觉心中发热难受。此证虽身凉脉闭,而心中自觉发热,仍当以热论”。
本页关键字:上吐下泻 呕吐 腹泻 暑湿 寒湿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