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温灸膏用于长蛇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腹泻临床观察
肠易激综合征(IBS)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以排便性状改变、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其中以腹泻型IBS占据比例最大。IBS 发病率调查显示,全球发病率为 2%~15%,欧美国家为 9%~20%, 我国为 7%~12%,可见各地发病率基本相仿。腹泻型IBS病机复杂,目前认为常由多因素致病,与菌群失调、神经内分泌等因素相关。IBS治疗难度大,病情常反复发作,西医治疗效果有限。本病隶属于中医“泄泻”范畴,疾病日久不愈,加之失治误治,患者常表现为脾胃虚寒证。长蛇灸有温阳散寒、扶正通络功效,是中医常用外治法。而代温灸膏以膏代灸,使用安全方便,能起温通经脉、散寒镇痛效果。本文介绍代温灸膏用于长蛇灸在本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腹泻型IBS(脾胃虚寒型腹泻)的20例患者。男8例,女12例;年龄26~69岁,平均 39.74岁;病程1~9年。
诊断标准 就诊前连续6个月以上存在腹痛腹泻,近3d内症状反复,同时符合以下症状中的2点即可:①粪便性状变化,大便中块状便比例不足25%,水样便大于25%;②排便后症状改变;③排便频率改变。
纳入标准 确诊腹泻型IBS,中医证型脾肾阳虚型。
排除标准 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过敏体质者;③妊娠期不便纳入者。
治疗方法 代温灸膏用于长蛇灸,嘱患者俯卧位,充分裸露腰背部皮肤,选择脾俞、腰阳关、胃俞等穴位,常规消毒皮肤,檫拭干净后,用代温灸膏贴敷于上述穴位,代温灸膏5cm×6cm,整片弹力布上均匀附着膏体。由辣椒、生姜、肉桂和肉桂油为主要成分的代温灸膏能产生药疗作用和灸疗作用。代温灸膏呈长蛇形铺设完毕。避免沾水和出汗。询问患者肤温情况,避免代温灸膏产生的炙热感烫伤皮肤,治疗结束后撕下代温灸膏。每次治疗2~4h,每天 1次,7天为1疗程,使用2个疗程。
观察指标 选取畏寒肢冷、 神疲乏力、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病情分级。轻(2分):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可忍受,不影响正常生活;中(4分):患者生活已因上述症状受到影响,但病情尚可勉强忍受;重(6分):患者不能忍受上述症状引起的不适感。
临床疗效 治愈:无腹泻腹痛,大便成形;显效:腹泻次数减少 2/3,大便性状明显改善,偶可见成形;有效:腹泻次数减少2/3,大便仍不成型;无效:症状未改善。
结果
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具可比性 治疗前后总症状积分降低 (P<0.05)。
临床疗效比较 治愈4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
讨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机复杂,西医认为与内脏高敏性、精神心理、胃肠动力障碍、菌群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中医认为脾胃虚寒型腹泻属于中医“泄泻”病范畴,病位在肠腑,但与肝、脾胃、肾等脏腑相关,其中脾胃虚寒被视为发病的基础。脾胃相表里,脾气亏虚则湿浊不化,气虚日久可累及元阳,导致脾阳亏虚,加之患者失治误治,盲目应用苦寒之品,可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治疗当以温阳健脾、散寒止泻为法,陪护后天,促进正气修复,使脾胃得健则湿浊自除,从根本上达到治疗目的。
长蛇灸由传统艾灸发展而来,而代温灸膏是以膏代灸的一种创新疗法,代温灸膏用于长蛇灸,继承并进一步提高了艾灸的温阳散寒、舒经活络功效,同时更安全、更方便。代温灸膏用于长蛇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腹泻时,选择督脉及膀胱经腧穴,对于虚劳、痹症的治疗有较好疗效。代温灸膏用于长蛇灸操作起来更方便,使温阳散寒功效显著增强。笔者认为代温灸膏用于长蛇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腹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本页关键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代温灸膏 长蛇灸 脾胃虚寒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湿毒蕴肺热势盛 上下分消症自愈 下一篇:刘献琳:因案化方 由案立法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推拿和按摩是什么关系,是一回事吗?
- 立冬后养生5原则,有助大家健康过冬
- 冬季究竟怎么养?防寒养阳五锦囊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