囟门凸起
【概念】
囟门凸起,即小儿囟门处皮肤高出头皮,呈凸起之状者。按囟门凸起的程度,一般又可将其称谓“囟肿”或“囟填”。囟门肿起,突出不著者称为“囟肿”;若囟门肿起突出,隆起如堆者,称为“囟填”,但也有不加分辨者。
【鉴别】
常见证候
火毒上攻囟门凸起:囟门高肿,如物堆朵,按之浮软,囟门皮肤色红,毛发短黄,头痛口干,或骨蒸自汗,面赤唇红,或发热惊厥,胸高气促,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无津,脉多浮数,指纹紫滞。
寒气凝聚囟门凸起:囟门肿突,按之牢韧坚硬,囟门皮肤色白,面色咣白,手足冷,或头大异常,头缝裂开,或似搐非搐,手足瘛疭,舌质淡白,苔白滑,脉象沉迟,指纹淡青。
鉴别分析
囟门凸起一症,鉴别要点在于分辨其寒热虚实。《幼幼集成·卷四》说:“寒气冲上而肿者,则牢韧坚硬;热气冲上而肿者,则柔软红色。”此见颇得要领。凡火毒上攻而囟门凸起者,多见于要幼儿感受时邪病毒等疾患,因其火热炎上,上攻颅脑,故出现囟门填凸焮热,一般兼见头痛口干,面赤唇红,发热喘逆等里热炽盛之证。治宜疏风散火,清热解毒,可用大连翘饮,兼服化毒丹。寒气凝聚囟门凸起,多见于小儿禀素虚寒之体,由于脾胃阳虚,气血失其温运,以致阴寒之气凝聚于上,故囟肿硬而无热,一般兼有面白,手足冷,时瘿疯,食少便溏等阳虚证候,也可见于形瘦头大,头缝开解之解颅患儿。治宜温中祛寒,可用理中汤。
【文献别录】
《诸病源候论·囟填候》:“小儿囟填,由乳哺不时,饥饱不节,或热或寒,乘于脾胃,致脏腑不调,其气上冲所为也。其状囟张,如物填其上,汗出毛发黄而短者是也。若寒气上冲,即牢韧;热气上冲,即柔软。又小儿胁下有积,又气满而体热,热气乘于脏,脏气上冲脑囟,亦致囟填。又咳且啼而气乘脏上冲,亦病也。啼甚久,其气未定,因而乳之,亦令囟填。所以然者,方啼之时,阴阳气逆上冲故也。”
《幼幼集成·头项囟证治》:“囟肿者……,更有因包裸严密,盖复过厚,阳气不得外出,亦令赤肿。”
本页关键字:囟门凸起 囟肿 囟填 火毒上攻 寒气凝聚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