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心热
【概念】
手足心热,是指手心、足心部位的发热。这种发热在婴幼儿常为抚触所查觉,而年龄稍大一点的患儿也可自诉。
本症在《内经》、《难经》中称为“掌中热”、“足下热”;《伤寒论》中称为“足心热”;《诸病源候论》称为“手掌心热”,而后世医家则以“手足心热”相称。
本症与“手足微温”、“手足烦热”、“四肢烦热”等症状,虽同有“手足热”之意,但病变部位,发热程度不同。本文仅就手足心局部的发热,进行讨论。
本症与“五心烦热”亦有相同之处,但“五心烦热”还包括了胸前心窝处的发热,常为成年患者的自觉症状,故本条不予论述。
【鉴别】
常见证候
疳积脾虚手足心热:手足心热,形体赢瘦,面色萎黄,皮毛憔悴,困倦喜卧,乳食懒进、脘腹胀满,颊赤烦躁,日晡潮热,骨蒸盗汗,夜睡不宁,大便溏薄或干结,小便黄浊如米泔,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指纹淡滞。
血虚阴亏手足心热:手足心热,精神萎靡,形体消瘦,咳嗽少痰,目眩耳鸣,口干咽燥,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心烦不寐,小便频数,大便秘结,舌质红少津,舌面光净少苔,脉细数无力。
鉴别分析
疳积脾虚手足心热与血虚阴亏手足心热:同属于虚热。疳积脾虚手足心热形成的原因,一是饮食不节,恣食肥甘,损伤脾胃,运化失常,形成积滞,积滞日久,水谷精微无从吸收,形成疳积而发热;二是由其它疾病转化成疳,如吐泻、痢疾、寄生虫病等,损伤气血,耗散津液,使中焦纳运失调,日久形成疳证,为虚中夹实证。血虚阴亏手足心热的致病原因,多由禀素虚弱,或大病、热病之后,失于调理,阴血耗伤,正气未复,各个脏器失于阴血的濡养,形成阴亏内热虚证。两证的鉴别:一要询问病史,前者初期多实证,渐至虚证显露;后者由它病损伤阴津发展而来。二要辨别症状,前者有明显的脾胃积滞症状,如脘腹胀满,大便有不消化食物,小便如米泔,或食异物,如土块、煤渣等。后者呈现一派阴血不足,内热燔灼之象,如潮热,颧红,咽干,干咳,脉细数等。根据病史与脉症,二者不难区别。由于二者的临床表现各具特点,所以在治疗上也不相同。疳积脾虚手足心热,初期病在积滞,着重消积,可选用消疳理脾汤、肥儿丸等,然后选用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若体质虽虚,积滞未化,出现虚实夹杂之证,法当攻补兼施,可用清热甘露饮,抑肝扶脾汤等;若呈现纯虚证,宜用益气养阴法,方选补肺散、鳖甲散、人参养荣汤等。血虚阴亏手足心热,可依据手足心热的兼证分别治之。若干咳,食少,便干明显的,为肺胃阴虚,可选用沙参麦冬汤滋养肺胃之阴;若神烦,少寐突出的,为心阴不足,可用酸枣仁汤养阴安神;若耳鸣、目眩、甚或筋脉拘挛的,为肝肾阴虚,当滋养肝肾,方用知柏地黄汤等。
小儿手足心热,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调养。即是疳积脾虚的患儿,也要补充一定数量的富有营养的食品。古人有“养正则积自除”之说,确为经验之谈。另外,还要让患儿多晒阳光,呼吸新鲜空气,促进体质的复康。
【文献别录】
《难经·十六难》:“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喜笑;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心痛,掌中热而畹。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
《保婴金镜录》:“小儿胸腹膨胀,发热顿闷,脉纹如环珠,以手按腹即哭,此属脾胃虚,而饮食停滞也。”
本页关键字:小儿手足心热 掌中热 足下热 足心热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