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思想和实践
刘少奇非常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他不仅多次科学阐述中医药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还对如何继承弘扬中医药事业给予了持续不断的具体指导。
高度评价中医药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
早在青少年时期,出身农家的刘少奇就对中医药知识颇有了解。1961年视察黑龙江伊春林区时,刘少奇还能从茂密的树林草丛中辨识出不少中药材。他对随行人员说,这些草药是自己“小时候在湖南老家就认识的,……几十年啦也忘不了”。(刘振德:《我为少奇当秘书》,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11页)
1927年6月刘少奇在湖北汉口中暑,表兄中医大夫成秉真以桂枝汤疗治,可谓奇特之病势“一帖即愈”。(《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08页)由此可见,中医学的神奇疗效一定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秉承延安时期的卫生政策,非常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刘少奇也多次高度评价中医药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
1951年6月,他在给成秉真的信中指出:“中医是中国数千年来一种伟大发明,解决了人民中许多疾病痛苦,是我们祖国的一种宝贵的遗产”,“故政府目前的政策是团结中医西医,共同为人民服务,同时设法提高中医,……使他们能更多的解决人民疾病问题”。(《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07、506页)
针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度出现的歧视、排斥中医的错误倾向,1954年7月刘少奇专门召集卫生部司局长及各大区医学工作者代表座谈中医工作。会上他严厉批评了医疗界歧视和排斥中医的错误做法,指出“看不起中医,是奴颜婢膝奴才式的资产阶级思想;歧视、排斥中医是一种极端卑鄙的恶劣的资产阶级心理的表现,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医药学遗产的研究和发扬”。(《崔义田纪念文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版,第281页)
刘少奇女儿刘爱琴回忆,刘少奇本人也多次采用中医疗法治病,曾经一直用中医针灸的方法治疗肩周炎。(廖怀凌、李雪:《三位名人之后力挺中医》,《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12月28日)
大约在1955年,刘少奇因患皮肤瘙痒症请北京名中医施今墨诊治,事后他曾对身边医务人员称赞施今墨是“有真才实学的老中医,人民需要这样的中医,要尊重他,要重用他”(顾承敏:《回忆在刘少奇同志身边工作的日子》,《文史精华》1998年第11期),并说“你们西医也要学中医,不懂得祖国的医学就是一大缺陷”(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树则的回忆,《在少奇身边的日子》,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49页)。
1956年以后,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在纠正了此前的一些错误后步入健康发展时期。为了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全面繁荣,刘少奇又多次对中医的应有地位与普及推广作出指示。这一时期,差不多一见到卫生部党组成员,刘少奇总要问到中医工作,谈到中医工作,要求卫生部“要主动团结中医,欢迎他们,给他们以应有的地位”(原卫生部副部长崔义田的回忆,《缅怀刘少奇》,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294页),“对中医和西医要一视同仁”(孙隆椿主编《毛泽东卫生思想研究论丛》上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年版,第491页)。
在一次谈话中,刘少奇还高度评价了中医在历史上的重大贡献。他说:“中医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西医只有几百年,如果没有中医,中国几亿人口怎样延续下来。”(《健康报》1980年6月15日)
1957年2月,刘少奇在听取卫生部的工作汇报时再次强调“不能鄙视、歧视中医,要尊重中医,国家要给中医以帮助”。(《刘少奇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385页)
1959年11月,刘少奇在海南休养治疗肩周炎时,再次谈及我国的医疗改革和中西医结合问题。他说:“中医讲医食结合,三分治、七分养,是很有道理的;讲以毒攻毒、治风用风、治热用热,就是辨证施治的
上一篇:首届中医肿瘤原创思维与临床经验论坛举行 下一篇:“中医关怀计划”服务博茨瓦纳华侨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