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了青春痘该怎么办?
如果脸上甚至前胸后背起了疙瘩,自己怀疑是青春痘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呢?我们建议您首先应到专科医生处就医,以确定是否属于青春痘。千万不可听信外行人的话而乱用药物或是保健品、化妆品之类。
青春痘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皮疹有多种形式,轻重差别很大,有很多皮肤病可以与之相似。在外行人看来属于青春痘者却经常是其他一些皮肤病,也常有人误把青春痘当皮炎等病治疗而用错药,以致病情加重方来找医生,这些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当医生诊断你确实患了青春痘以后,你又当怎么办呢?对此经常有两种态度:一种人认为青春痘是青年人正常的生理现象,过了青春期自然会好,完全没有必要治疗;另一种人则对此过分重视,即使是很轻的几个皮疹,也会寝食难安,甚至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上述两种做法均不可取。
青春痘即有损于患者的美容,又有碍于患者的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它对人体的直接影响是皮肤出现各种皮损,严重的会出现脓疱结节囊肿甚至脓肿,愈后可遗留瘢痕,更有甚者还会引起全身症状。由于青春痘大多长在面部,这就直接影响到了患者的容貌,随之而来的间接影响是患者在交友、择偶、择业或工作中更容易受到挫折。这些挫折有时会严重挫伤青春痘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损害。因此,青春痘对患者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应当把它作为一种疾病认真对待和治疗。另一方面,青春痘既然是一种病,就应以科学和健康的心态对待这一疾病,听从医生的指导,积极地调理和治疗,没必要过分地担心。
在此,要明确一点:青春痘治疗不仅局限于药物。去医院看病,医生没给开药、打针、换药并不等于没治疗。治疗的范围很广,即使医生没给你具体开药,但必然会告诉你,回去后应注意观察什么,留意什么,以及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需要复查。这一切都是治疗。对于轻症患者,例如只有少数几个粉刺、丘疹,医生一般不会开药,他们只会嘱咐你生活中应当注意些什么。对中度以上的患者,往往是在采取内服药、外用药、中药、西药综合治疗的同时,辅以生活上、心理上的种种调整建议。患者应坚持按医生的嘱咐去做,不可半途而废。
治疗青春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在此,我们主要讲以下几点大的原则:
一、去除病因或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原则。
前面讲过,青春痘可分为内源性青春痘、外源性青春痘和青春痘样发疹3大类。对内源性青春痘而言,主要是针对其雄激素水平的升高、毛囊皮脂导管的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及炎症等内源性病因进行治疗;外源性青春痘的治疗首先要去除各种外源性致病因素,致病因素不除,很难取得好的治疗效果;青春痘样发疹主要由各种药物引起,故治疗的关键是停止应用致病药物。
二、根据病情轻重选用不同治疗方法的原则。
青春痘有轻重不同的等级,最轻者可能只有几个皮疹,此时治疗只需外用一些药即可,甚至只需心理治疗加饮食调理;稍重一些的就需要外用药物的同时加用内服药;更为严重的可能需要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内服药物或治疗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青春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治疗经验,临床证明具有很好的疗效。对于较严重的青春痘,经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长期服用西药尤其是抗生素类、激素类及维甲酸类会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此时如果配合使用中药内服,则可减少上述药物的用量或缩短其疗程,或单独内服中药配合西药外用,都会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
四、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及生活调理相结合的原则。
青春痘与精神心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而且青春痘患者经常可以因此而产生自卑感或导致精神抑郁,这就要求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治疗,向患者讲清病因及危害,不可夸大病情,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同时告诉患者注意生活调理,如不要过劳及过度紧张,生活规律,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合理,不自行挤压皮疹等。
本页关键字:青春痘 心理健康 中西医结合 全身症状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常见痤疮分九型 正确防治防毁容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雪养生
- 冬季寒冷感冒发 八大穴位预防它
- 纪念李鼎教授从医从教70年暨诗词选赏
- 施灸不方便 可用艾灸盒
- 美国漫画家“海绵宝宝之父”海伦伯格患“渐冻人症”去世 享年57岁
- 治脓疱疮验方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