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上焦篇 补秋燥胜气论
如伤寒太阳证者,指头痛、身痛、恶风寒而言也。有汗不得再发其汗,亦如伤寒例,但燥较寒为轻,故少与桂枝小和之也。
4.燥金司令,头痛身寒热,胸胁痛,甚者疝瘕痛者,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吴萸楝子茴香木香汤主之。
此金胜克木也,木病与金病并见,表里齐病,故以柴胡达少阳之气,即所以达肝木之气。合桂枝而外出太阳。加芳香定痛,苦温通降也。湿燥寒同为阴邪,故仍从足经例。
〔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吴萸楝子茴香木香汤方〕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法。
桂枝、吴茱萸、黄芩、柴胡、广木香、人参、生姜、川楝子、小茴香、白芍、炙甘草、大枣〔去核〕、半夏。
5.燥淫传入中焦,脉短而涩,无表证,无下证,胸痛腹胁胀痛,或呕或泄,苦温甘辛以和之。
燥虽传入中焦,既无表里证,不得误汗误下,但以苦温甘辛和之足矣。脉短而涩者,长为木,短为金,滑为润,涩为燥也。胸痛者,肝脉络胸也。腹痛者,金气克木,木病克土也。胁痛者,肝木之本位也。呕者,亦金克木病也。泄者,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也。或者,不定之辞,有痛而兼呕与泄者,有不呕而但泄者,有不泄而但呕者,有不兼呕与泄而但痛者,病情有定,病势无定,故但出法而不立方,学者随证化裁可也。药用苦温甘辛者,《经》谓燥淫所胜,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盖苦温从火化以克金,甘辛从阳化以胜阴也,以苦下之者,金性坚刚,介然成块,病深坚结,非下不可,下文即言下之证。
6.阳明燥证,里实而,坚未从热化,下之以甘温,已从热化,下之以苦寒。
燥证阳明里实而坚满。经统言以苦下之,以苦泄之,今人用下法,多以苦寒,不知此证当别已化未化,用温下寒下两法,随证施治,方为的确。未从热化之脉,必仍短涩,涩即兼紧也,面必青黄,苦温下法,如《金匮》
本页关键字:温病条辨 补秋燥胜气论 燥病论 内经 金匮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温病条辨》上焦篇 秋燥 下一篇:《温病条辨》杂说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