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信息 --> 中医书籍 --> 温病条辨 --> 《温病条辨》杂说

《温病条辨》杂说

原文云: 或问天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风寒暑湿,经皆揭病出条,例以立论,而不揭燥火,燥火无病可论乎?

1.汗论

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内经》云: 「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盖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阴精有余,阳气不足,则汗不能自出,不出则死,阳气有余,阴精不足,多能自出,再发则痉,痉亦死,或熏灼而不出,不出亦死也。其有阴精有余,阳气不足,又为寒邪肃杀之气所搏,不能自出者,必用辛温味薄急走之药,以运用其阳气,仲景之治伤寒是也。伤寒一书,始终以救阳气为主。其有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又为温热升发之气所铄,而汗自出,或不出者,必用辛凉以止其自出之汗,用甘凉甘润,培养其阴精为材料,以为正汗之地,本论之治温热是也。本论始终以「救阴精」为主,此伤寒所以不可不发汗,温热病断不可发汗之大数也。唐宋以来多味于此,是以人各著一伤寒书,而病温热者之祸亟矣。呜呼! 天道欤?抑人事欤?

2.方中行先生或问六气论

原文云: 或问天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风寒暑湿,经皆揭病出条,例以立论,而不揭燥火,燥火无病可论乎?曰: 素问言「春伤于风,夏伤于暑,秋伤于湿,冬伤于寒」者,盖以四气之在四时,各有专令,故皆专病也。燥火无专令,故不专病,而寄病于百病之中,犹土无正位,而寄王于四时,辰戌丑未之未,不揭者无病,无燥火也。愚按此论牵强臆断,不足取信,盖信经太过,则凿之病也。春风夏火,长夏湿土,秋燥冬寒,此所谓播五行于四时也。经言「先夏至为温病」,即火之谓。「夏伤于暑」,指长夏中央土而言也。「秋伤于湿」,指初秋而言,乃上令湿土之气,流行未尽。盖天之行令,每微于令之初,而盛于令之末,至正秋伤燥,想代远年湮,脱简故耳。喻氏补之诚是,但不当硬改经文,已详论于下焦寒湿第四十七条中,今乃以土寄王四时,此燥火则谬甚矣。夫寄王者,湿土也。岂燥火哉?以先生之高明,而于六气乃昧昧焉,亦千虑之失矣。

3.伤寒注论

仲祖《伤寒论》,诚为金科玉律,奈批注甚难,盖代远年湮,中间不无脱简,又为后人妄增,断不能起仲景于九原而问之,何条在先,何条在后,何处尚有若于文字,何处系后人伪增,惟有阙殆,擉其可信其而从之,不可信者而考之已尔。创所注者,则有林氏、成氏、大抵随文顺解,不能透发精义,然创始实难,不为无功。有明中行方先生,实能苦心力索,畅所欲言,溯本探微,阐幽发秘,虽未能处处合拍,而大端已具。喻氏起而作尚论,补其阙略,发其所未发,亦诚仲景之功臣也。然除却心解数处,其大端亦从方论中来,不应力诋方氏,北海林先生刻方氏前条辨附刻尚论篇,历数喻氏僭窃之罪,条分而畅评之。喻氏之后,又有高氏注尚论发明,亦有心得可取处,其大端暗窃方氏明尊喻氏,而又力诋喻氏,亦如喻氏之于方氏也。北平刘觉庵先生起而证之,亦如林生先之证尚论者然,公道自在人心也。其化如郑氏、程氏之后条辨,无足取者,明眼人自识之。舒驰远之集注,一以喻氏为主,兼引程郊倩之后条辨,杂以及门之论断,若不知有方氏之前条辨者,遂以喻氏窃方氏之论,直谓为喻氏书矣。此外有沈自南注。张隐庵集注,程云来集注,皆可阅。至慈溪柯韵伯注《伤寒论》,著来苏集,聪明才辨,不无发明,可供采择,然其自序中,谓大青龙一证,方喻之注大错,目之曰郑声,曰杨墨,及取三注对勘,虚中切理而细绎之,柯注谓风有阴阳,汗出脉缓之桂枝证,是中鼓动之阳风,汗不出,脉紧烦躁之大青龙证,是中凛冽之阴风,试问中鼓动之阳风者,而主以桂枝辛甘温法,置《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正法于何地。仲景自序云: 撰用素问九卷,反背素问而立法耶?且以中鼓动之阳风者,主以甘温之桂枝中凛冽之阴风

|<< << < 1 2 3 > >> >>|

本页关键字:温病条辨  杂说  汗论  伤寒注论  风论  寒疫论  燥气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温病条辨》下焦篇 秋燥        下一篇:《温病条辨》解产难

>> 返回温病条辨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