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下焦篇 寒湿
(便血、咳嗽、疝瘕附)
42.湿之为物也,在天之阳时为雨露,阴时为霜雪,在山为泉,在川为水,包含于土中者为湿。其在人身也: 上焦与肺合,中焦与脾合,其流于下焦也,与少阴癸水合。
此统举湿在天地人身之大纲。异出同源,以明土为杂气,水为天一所生,无处不合者也。上焦于肺合者,肺主太阴湿土之气,肺病湿则气不得化,有霿雾之象,向之火制金者,今反水克火矣。故肺病而心亦病也。观素问寒水司天之年,则曰阳气不令,湿土司天之年,则曰阳光不治自知,故上焦一以开肺气,救心阳为治。中焦与脾合者,脾主湿土之质,为受湿之区,故中焦湿证最多,脾与胃为夫妻,脾病而胃不能独治,再胃之脏象为土,土恶湿也。故开沟渠,运中阳,崇刚土,作堤防之治,悉载中焦。上中不治,其势必流于下焦,《易》曰水流湿。《素问》曰「湿伤于下」。下焦乃少阴癸水,湿之质即水也。焉得不与肾水相合。吾见湿流下焦,邪水旺一分,正水反亏一分,正愈亏而邪愈旺,不可为矣。夫肾之真水,生于一阳,坎中满也。故治少阴之湿,一以护肾阳,使火能生土为主,肾与膀胱为夫妻,泄膀胱之积,水从下治,亦所以安肾中真阳也。脾为肾之上游,升脾阳从上治,亦所以使水不没肾中真阳也。其病厥阴也奈何。盖水能生木,水太过木反不生,木无生气,自失其疏泄之任,经有风湿交争,风不胜湿之文,可知湿土太过,则风木亦有不胜之时,故治厥阴之湿,以复其风木之本性,使能疏泄为主也。
本论原以温热为主,而类及于四时杂感,以未元以求,不明仲景伤寒一书,专为伤寒而设,乃以伤寒一书,应四时无穷之变,殊不合拍,遂至人著一书,而悉以伤寒名书,陶氏则以一人而屡著伤寒书,且多立妄诞不经名色,使后世学者,如行昏雾之中,渺不自觉其身之坠于渊也。今胪列四时杂感,春温夏热,长夏暑湿,秋燥冬寒,得其要领,效如反掌。夫春温夏热秋燥,所伤皆阴液也。学者苟能时时预护,处处堤防,岂复有精竭人亡虑,伤寒所伤者阳气也,学者诚能保护得法,自无寒化热而伤阴,水负火而难救之虞,即使有受伤处,临证者知何者当护阳,何者当救阴,何者当先护阳,何者当救阴,因端竟委,可备知终始,而超道妙之迪,瑭所以三致意者,乃在湿温一证,盖土为杂气,寄旺四时,藏垢纳污,无所不受,其间错综变化,不可枚举。其在上焦也,如伤寒。其在下焦也,如内伤。其在中焦也,或如外感,或如内伤。至人之受病也,亦有外感,亦有内伤,使学者心摇目眩,无从捉摸,其变证也,则有湿痹水气,咳嗽痰饮,黄汗黄痹,肿胀疟疾,痢疾淋症带症,便血疝气痔疮痈脓等证,较之风火燥寒四门之中,倍而又倍,苟非条分缕析,体贴入微,未有不张冠李载者。
汪按:近代俗医,皆以伤寒法治温热暑燥,入手妄用表散,末后又误认虚劳,妄行补阴补阳,以至生民夭枉,此书所为作也,若湿温之症,则又不然,世有粗工,稍知热病,一遇湿温,亦以温热之法施之,较之误认温热为伤寒者,厥罪惟均,盖湿温一症,半阴半阳,其反复变迁,不可穷极,而又絪缊粘腻,不以伤寒之一表即解,温热之一清即愈,施治之法,万绪千端,无容一毫执着,篇中所述,亦祇举其一隅,学者务宜勤求古训,精研理气,而后能贯通融会,泛应不穷。经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是在潜心深造者矣。
43.湿久不治,伏足少阴,舌白身痛,足跗浮肿,鹿附汤主之。
湿伏少阴,故以鹿茸补督脉之阳,督脉根于少阴,所为八脉丽于肝肾也。督脉总督诸阳,此阳一升,则诸阳听令。附子补肾中真阳,通行十二
本页关键字:温病条辨 寒湿 便血 咳嗽 疝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温病条辨》下焦篇 暑温 伏暑 下一篇:《温病条辨》杂说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