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下焦篇 寒湿
〔鹿附汤方〕苦辛咸法。
鹿茸〔五钱〕、附子〔三钱〕、草果〔一钱〕、菟丝子〔三钱〕、茯苓〔五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渣再煮一杯服。
44.湿久脾阳消乏,肾阳亦惫者,安肾汤主之。
凡肾阳惫者,必补肾脉,故以鹿茸为君。附子、韭子等补肾中真阳,但以芩术二味渗湿而补脾肠,釜底增薪法也。
〔安肾汤方〕辛甘温法。
鹿茸〔三钱〕、胡芦巴〔三钱〕、补骨脂〔三钱〕、韭子〔一钱〕、大茴香〔二钱〕、附子〔二钱〕、茅术〔二钱〕、茯苓〔三钱〕、菟丝子〔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大便溏者加赤石脂,久病恶汤者,可用二十分作丸。
45.湿久伤阳,痿弱不振,肢体麻痹,痔疮下血,术附姜苓汤主之。
按痔疮有寒湿、热湿之分,下血亦有寒湿、热湿之分。本论不及备载,但载寒湿痔疮下血者,以世医但知有热湿痔疮下血,悉以槐花、地榆从事,并不知有「寒湿」之因,畏姜附如虎,故因下焦寒湿,而类及之,方则两补肾两阳也。
〔术附姜苓汤方〕辛温苦淡法。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46.先便后血,小肠寒湿,黄土汤主之。
此因上条而类及,以补偏救弊也,义见前条注下,前方纯用刚者,此方则以刚药健脾而渗湿,柔药保肝肾之阴,而补丧失之血,刚柔相济,又立一法,以开学者门径,后世黑地黄丸法,盖仿诸此。
〔黄土汤方〕甘苦合用刚柔互济法。
甘草〔三两〕、干地黄〔三两〕、白术〔三两〕、附子〔三两〕、阿胶〔三两〕、黄芩〔三两〕、灶中黄土〔半觔〕。
水八升,煮取二升,分温二服。
征按:李东垣云: 古之方剂,分量与今不同,云一升,即今之大白盏也,曰「字」,二分半也。铢,四分也。四字曰钱,十分也。二十四铢为一两。云三两,即今之二两。云一两,即今之六钱半也。云一升,即二合半也。古之一两,今用六钱可也。以上所用古方,俱可类推。
47.秋湿内伏,冬寒外加,脉紧无汗,恶寒身痛,喘欬稀痰,胸满舌白滑,恶水不欲饮;甚则倚息不得卧,腹中微胀,小青龙汤主之。脉数有汗,小青龙去麻辛主之。大汗出者,倍桂枝减干姜加麻黄根。
此条以经有「秋伤于湿,冬生欬嗽」之明文。故补三焦饮症数则,略示门径。按《经》谓「秋伤于湿」者,以长夏湿土之气,介在秋夏之间,七月大火西流,月建申,申者阳气毕伸也。湿无阳气不发,阳伸之极,湿发亦重,人感此而至冬日寒水司令,湿水同体,相搏而病矣。喻氏擅改经文,谓湿曰「燥」者,不明六气运行之道,如大寒,冬令也,厥阴气至,而纸鸢起矣。四月,夏令也,古谓首夏犹清和,俗谓四月为麦秀寒,均谓时虽夏令,风木之气,犹未尽灭也,他令仿此,至于湿土寄
本页关键字:温病条辨 寒湿 便血 咳嗽 疝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温病条辨》下焦篇 暑温 伏暑 下一篇:《温病条辨》杂说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