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下焦篇 寒湿
湿之为物也,在天之阳时为雨露,阴时为霜雪,在山为泉,在川为水,包含于土中者为湿。其在人身也: 上焦与肺合,中焦与脾合,其流于下焦也,与少阴癸水合。
旺四时,虽在冬令,朱子谓将大雨雪,必先微温。盖微温则阳气通,阳通则湿行,湿行而雪势成矣,况秋日竟无湿气乎?此其间有说焉,经所言之秋,指「中秋以前」而言,秋之前半截也。喻氏所指之秋,指秋分以后而言,秋之后半截也。古脱燥论,盖世远年湮,残缺脱简耳,喻氏补论诚是,但不应擅改经文,竟崇己说,而不体之,日月运行,寒暑倚伏之理与气也。喻氏学问诚高,特霸气未消,其温病论,亦犯此病,学者遇欬嗽之证,兼合脉色,以详察其何因,为湿为燥,为风为火,为阴虚,为阳弱,为前后伏气,为现行时令,为外感而发动内伤,为内伤而招引外感,历历分明,或当用温用凉,用补用泻,或寓补于泻,或寓泻于补,择用先师,何法何方,妙手空空,毫无成见,因物付物,自无差忒矣。即如此症,以喘欬痰稀,不欲饮水,胸满腹胀舌白,定其为伏湿痰饮所致,以脉紧无汗为遇寒而发,故用仲景先师辛温甘酸之小青龙,外发寒而内蠲饮,龙行而火随,故寒可去,龙动而水行,故饮可蠲,以自汗脉数,为遇风而发,不可再行误汗伤阳,使饮无畏忌,故去汤中之麻黄细辛,发太阳少阴之表者,倍桂枝以安其表,汗甚则以麻黄根收表疏之汗。夫根有归束之义,麻黄能行太阳之表,即以其根归束太阳之气也。大汗出减干姜者,畏其辛而致汗也。有汗去麻辛,不去干姜者,干姜根而中实,色黄而圆,不比麻黄干而中空;色青而直,细辛而辛窜,走络最急也。
〔小青龙汤方〕辛甘复酸法。
麻黄〔三钱去节〕、甘草〔三钱炙〕、桂枝〔五钱去皮〕、芍药〔三钱〕、五味〔二钱〕、干姜〔三钱〕、半夏〔五钱〕、细辛〔二钱〕。
水八碗,先煮麻黄,减一碗许,去上沬,纳诸药,煮取三碗,去渣,温服一碗,得效,缓后服,不知,再服。
48.喘咳息促,吐稀涎,脉洪数,右大于左,喉哑,是为热饮,麻杏石甘汤主。<
本页关键字:温病条辨 寒湿 便血 咳嗽 疝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温病条辨》下焦篇 暑温 伏暑 下一篇:《温病条辨》杂说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