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信息 --> 古今名医 --> 近代名医 --> 丁甘仁

丁甘仁

丁甘仁,名泽周,字甘仁,清末民初著名医家、中医教育家,孟河医派的代表人物;与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并称“孟河四大家”;著有《喉痧症治概要》《孟河丁氏医案》《药性辑要》等。
,东南都是内风所致;同时在体质方面,必须辨别阳虚与阴虚、有痰与无痰,以决定治疗方法,不能有所迷惑。在《丁氏医案》中,关于气阴早衰的病例,舌强不语,人事不省,左手足不用,舌质红,尺脉沉弱,寸关弦滑而数,用育阴息风、开窍涤痰之法,药用玄参麦冬、羚羊、天麻、竹沥、远志、菖蒲等合温胆汤同用。关于阴阳两虚应用地黄饮子的病例,一般以老年患者比较适宜,如偏于阴虚的,方中必须除桂、附、巴戟之类。

2、虚劳病包括慢性虚弱疾患的辨证施治,首先在于辨别阴虚与阳虚,认为阴虚较阳虚为多见。阳虚的病例,必须抓住“舌淡、便溏、汗出”的辨证要点,与阴虚作鉴别。在治疗方面,不论阴虚或阳虚,对形瘦食少者,必须顾到脾胃生气。在《丁氏医案》中,除久病及产后皆能延成损怯外;又有劳倦伤脾,偏于阳虚的,用甘温除大热的补中益气法;有思虑伤心,劳欲伤肾偏于阴虚的,用育阴潜阳交通心肾之法;有抑郁伤肝、气滞血瘀的,用解郁行瘀之法;有阴枯肺损、金碎不鸣的,用清燥润肺、补水养肺、培土生金之法。种种方法,都是汇集前人的经验,根据辨证要点,加以适当应用。总之,对脾胃生气受戕,则损怯难复,最为重视。

3、痿痹,最为缠绵难愈,据《内经》治痿独取阳明之论,以阳明为十二经之长,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丁氏对热痿之治法,谓下病治上,乃古之成法,欲二足不痿,必赖肺液以输布,能下荫于肝肾,肝得血则筋舒,肾得养则骨强,阴血充足,络热自清,所谓治痿独取阳明,不能局限于阳明一经。并以舌质红绛,脉象濡数,犹如草木久无雨露则萎之象,为热痿的辨证要点。至于湿热自肌肉而入筋络的湿痿病例,常见腻苔不化,脉象濡滑,根据《内经》"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之论,治以崇土逐湿去瘀通络之法。方用苍术、牛膝、当归、红花为主,另以茅术一斤,煎汤泛丸,每服9克,连服二而愈。可知湿痿与热痿是根本不同的,必须详细辨别。

在痹症方面:关于热痹的治法,据《内经》阳气多阴气少则为热痹之论,以清络热为主。曾经桂枝白虎汤无效的病例,手不能举,足不能步,痛处微肿,已两月余,脉弦小而数,舌边红,苔黄腻,断为络热血瘀,不通则痛用羚羊、石斛、赤芍、茺蔚子、忍冬花、大地龙等十余剂,痹痛十去六七,肿势亦退,此为风静火平之象,舌质不红,脉数渐缓,口干溲少便结,前方去大地龙加天花粉,服后痛止,手足无力,去羚羊、白薇、鲜石斛,加丹参、当归、秦艽、牛膝等调理而愈。

除上例外,一般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者为最多。三者邪有偏重,故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分,但皆从实邪为治。丁氏对气血两虚不能托邪外出者,脉象虚弦而浮,病在阳分,用玉屏风散加当归、白芍之类。肝脾肾三阴不足,或兼阳气痹阻,邪既深入与宿瘀停留,脉象沉细而涩,病在阴分,用独活寄生汤加大小活络丹等,其中阴阳虚实的不同情况,必须加以辨识。

五、对治疗中几个实际问题的看法

药的用量:历代衡量不同,风土习惯不同,不能确定标准,临床使用量相差很大,使后学者很难掌握。丁氏认为临诊时,第一要估计患者体质的强弱;第二要酌量病势的轻重缓急;第三对患者的风土习惯、饮食嗜好,亦要作适当的考虑。在投剂以后,无效时必须细究其因,是药不对症呢,还是药不胜病,然后加以变动,切不可任意加重药量,以致造成偏弊。

六、轻可去实

徐之才的十剂,如宣可去壅、通可行滞、补可扶弱、泄或启闭、轻可去实、重可镇怯、滑可去着、涩可固脱、燥可胜湿、湿可润燥等,已为后世所传诵而广泛应用。丁氏对轻可去实的运用,根据事实证明,看到使用重剂而不见效、药量无可再加又无法可施之时,改用轻剂,或有转机之望。在《叶氏医案》中,其方大都以轻灵见长,最善运用此法。

七、注重脾胃

丁甘仁年谱:

|<< << < 1 2 3 4 5 6 7 8 > >> >>|

本页关键字:丁甘仁  著名医家  中医教育家  孟河医派  喉痧症治概要  孟河四大家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陈伯坛        下一篇:韦继贤

>> 返回近代名医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