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清
张俊清副主任医师,从事针灸临床及带教工作40余年。熟读《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针灸大成》等中医经典著作,临床经验丰富,治疗方法多样,多采用针药结合、针罐结合、内治外敷相结合,治疗各种疾病。
学术思想
一、手法调气 张俊清主任一贯重视手法的运用,认为手法的轻重、频率等不同,均与刺激强度、刺激量有关。而刺激量又与疗效关系密切。 手法操作,古代有补泻之异,现代有轻重之分,临床如何掌握刺激强度和刺激量,张俊清主任认为关键是调控针感。用同一手法或穴位,针感不可能千篇一律,因此单纯注意手法而忽视个体差异,忽视患者的得气反应,并不全面。
二、开四关、调任督 “开四关”本为杨继洲注解窦汉卿的《标幽赋》时所提炼出的一种针法,为历代医家所常用。张俊清主任在运用“开四关”的基础上,结合调任督二脉,总结出一套治疗面瘫、面肌痉挛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缩短病程,预防面瘫后期并发症-痉挛以及缓解面肌痉挛有很好的近期及远期效果。
三、“五脏开五窍”理论 运用“五脏开五窍”理论治疗中风、中脏腑病症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减少了患者的致残率。针刺时取攒竹或精明(肝开窍于目),金津、玉液(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内迎香(肺开窍于鼻),听宫或听会(肾开窍于耳),从而达到醒神开窍,激发人体正气、助五脏之气生发的作用。
四、中医体质学说与针灸临床相结合 张俊清主任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中医体质分型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功能特点及阴阳气血津液的有余与不足综合评价,把人体分为了阴虚型、阳(气)虚型、痰湿型、湿热型、瘀血型、正常型六种。并将此种体质分型与针灸临床相结合,即不同体质的患者在针灸取穴上加用相应的穴位来调节经气的运行。如阴虚型均加太溪、三阴交等穴滋阴潜阳,阳(气)虚型加气海、官园、背俞穴及灸法益气回阳,鼓舞正气,痰湿型加内关、丰隆、足三里祛湿化痰,湿热型加阴陵泉、三阴交、太冲、行间清热利湿,瘀血型加膈腧、血海、合谷、太冲活血化瘀、行气,往往能够得到很好的效果。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张俊清 针灸临床 金匮要略 伤寒杂病论 针灸大成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吴海霞
- 手麻手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肾气不足,肾合jjn助你解开健康密码
- 更年期睡眠不好怎么办,如何以“肾合胶囊”调和阳气不足,重获宁静梦境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