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眼针疗法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眼内压升高可因其病因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症状表现。持续的高眼压可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造成视力下降和视野缩小。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全部丧失甚至失明,故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病种之一。
青光眼属于祖国医学“绿风内障”、“青风内障”的范畴。祖国医学对绿风内障的病因病机早有论述,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中对其病理提出了独到见解,认为:“此疾之源,皆从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秘传眼科龙木论》叙述本病时提到:“皆因五脏虚劳所作,致令然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对患者的瞳孔散大论述颇详:“瞳子散大者,少阴心之脉挟目系,厥阴肝之脉连目系,心主火,肝主目,此木火之势盛也。”说明瞳孔散大属肝火过盛,与情绪波动有关。元代倪维德则认为是“气为怒伤,散而不聚之病。”清代黄庭镜的《目经大成》中述“此症乃火、风、痰疾烈交攻,头目痛急,金井先散,然后神水随某脏而现某色。”青风内障多发生于素有头风、痰火和阴虚血少之人。每因忧郁忿怒,以致肝郁气滞;或风火痰涎上扰,或竭思劳虑,用意太过,以致真阴暗耗,阴虚火旺。上述因素均可致气血不和,阻遏经络,神水瘀滞而酿成本病。
病因总结可见绿风内障多由于肝胆火邪亢盛,热极生风,风火攻目;或情志过伤,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化火上逆;或脾湿生痰,痰郁化热生风,肝风痰火,上扰清窍;或劳神过度,真阴暗耗,水不制火,火炎于目或水不涵木,肝阳亢而生风,上扰目窍;或索体阴阳偏盛,气机失常;诸种原因,均可导致气血失和,经脉不利,目中玄府闭塞,气滞血郁,神水瘀积,酿成本病。青风内障多由于忧愁忿怒,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或脾湿生痰,痰郁化火,痰火升扰;或竭思劳神,用意太过,真阴暗耗,阻虚火炎;或日久元气衰备,肝肾精血亏损,目窍失养,神光衰微;诸种因素皆可导致气血失和,脉络不利,神水瘀滞,酿成本病。
青光眼眼针疗法一
取穴:眼针2区、4区、5区、8区、球后、承泣、四白、睛明等。配穴:肝俞穴、足三里、太冲穴等。
操作规程:眼针2区沿眶缘向颞侧皮下斜刺,4区、5区沿眶缘向鼻侧斜刺,进针时用0.5寸毫针进针0.5寸;8区沿眶缘向颖上侧皮下斜刺,球后、承泣及睛明,进针采用1寸毫针直刺0.5~1寸。其他穴位直刺,进针完毕后嘱患者闭眼,坐位或仰卧位。
留针30~46分钟,期间不断观察患者情况,并嘱患者家属协同留观。
主治:青光眼肝胆火旺型(或肝郁化火型):表现为发病急剧,头痛如劈,目胀欲脱,连及目眶,视力急降,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水肿,黑睛雾状混浊,瞳神散大,瞳内呈淡绿色,眼珠变硬甚或坚硬如石,伴恶心呕吐,或恶寒发热,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等;或见眼部主症具备,伴有情志不舒,胸闷嗳气,食少纳呆,呕吐泛恶,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青光眼眼针疗法二
取穴:眼针4区、5区、7区、8区、球后、承泣、四白、睛明,太阳。配穴:脾俞穴、肝俞穴、太冲穴等。
操作规程:眼针7区沿眶缘向颞侧皮下斜刺,4区、5区沿眶缘向鼻侧斜刺,8区沿眶缘向颇上方皮下斜刺,进针时用0.5寸亳针进针0.5寸;球后、承泣,太阳及睛明,进针采用1寸毫针直刺0.5~1寸。太冲穴直刺,肝俞、脾俞穴针尖斜向外侧斜刺,进针完毕后嘱患者闭眼,坐位或仰卧位。
留针30~60分钟,期间不断观察患者情况,并嘱患者家属协同留观。
主治:青光眼痰火上扰型:表现为起病急剧,眼部主症与肝胆火灼同。伴身热面赤,动辄眩晕,恶心呕吐,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青光眼眼针疗法三
取穴:眼2区、4区、5区、8区、球后、承泣、四白、睛明、太阳鱼腰等为主,可适当选加全身穴位肾俞穴、肝俞穴、三阴交、光明穴等。
操作规程:眼针2区沿眶缘向颞侧皮下斜刺,4区、5区沿眶缘向鼻侧斜刺,8区沿眶缘向颇上侧皮下斜刺,进针时用0.5寸亳针进针0.5寸;球后、承泣、太阳及睛明,进针采用1寸亳针直刺0.5~l寸。肾俞、肝俞进针针尖斜向外侧斜刺,其他穴位直刺,进针完毕后嘱患者闭眼,坐位或仰卧位。
留针30~60分钟,期间不断观察患者情况,并嘱患者家属协同留观。
主治:青光眼阴虚风动型或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目胀痛,瞳神散大,视物昏暧,虹视,眼珠变硬,伴心烦失眠,眩晕耳鸣,舌红少苔,或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或细数;或见劳倦后眼症加重,头眩眼胀,瞳神略有散大,视物昏矇,有虹视,失眠,耳鸣,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绛少苔,脉细数。病久瞳神渐散,中心视力日减,视野明显缩窄,眼珠胀硬,眼底视盘生理凹陷加深扩大,甚至呈杯状,颜色苍白。全身症状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数,或面白肢冷,精神倦怠,夜间多尿,舌淡苔白,脉沉细。
本页关键字:青光眼 眼针 眼针疗法 绿风内障 青风内障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视网膜动脉阻塞眼针疗法 下一篇:玻璃体混浊眼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