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治鼻窒一例
王某,女,27岁,诉鼻流白黏涕,时轻时重1年余。一年前因外感致鼻塞不利,外感虽除但鼻塞不减,自此后经常感冒,感冒后诸症加重。一周前因感冒后出现两侧鼻孔交替性鼻塞,鼻流白黏涕较多,嗅觉差,头部胀痛不适,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检查:鼻黏膜肿胀色淡,鼻甲肿大、色潮红,鼻道有白黏分泌物。
诊断:鼻窒(肺脾气虚,鼻窍壅塞)。
操作方法:在埋针部位常规消毒,剥离胶布,持有带胶布的一端,将针尖对准穴位,垂直按下,揿入皮下,尽量保证胶布平整地贴于皮肤上,并用指腹按压,以患者自觉轻微刺痛为度。留针3天(夏季2天),留针期间间歇性刺激埋针处,并尽量保持局部皮肤干爽,可以适当按压以加强刺激,勿用力揉搓。
复诊:3天后患者诉鼻塞、头胀明显好转,嗅觉已恢复,仍有少量黏涕。按照上述取穴和方法继续揿针治疗后诸症消失。
鼻窒是指以长期鼻塞、流涕为特征的慢性鼻病。本病多为脏腑虚弱,邪滞鼻窍所致,尤肺脾虚弱及气滞血瘀为多。本例选用迎香配合谷、印堂,加之局部取穴,以使筋络通畅,肺气得宣,鼻窍通利。其中迎香为治疗鼻部的局部要穴,能迅速改善鼻腔通气功能;合谷为手阳明之原穴,可通调气血、理气开窍,善疗头面诸疾,迎香配合谷更加强了宣肺通窍之功;印堂穴位于人体额部,在两眉头的中间,有明目通鼻、宁心安神的作用;足三里为足阳明之合穴,具有健脾益肺、培土生金的作用,取之以补益肺脾之气、益卫固表、扶正祛邪;丰隆穴健脾除湿,可治疗湿浊上犯致鼻流黏涕。诸穴并用共达补肺健脾、宣通鼻窍之功。
《素问·离合真邪论》有“静以久留”的刺法,揿针埋入穴位后可在局部穴位产生持久而稳定的刺激,使经络气血有序运行,从而达到驱邪治病的目的。揿针较普通针刺,既有能刺激局部穴位、疏通经气的共同优点,也具有作用持久而稳定、操作方便、安全性更高的优点。特别对于不愿服药的孕妇和服药困难的小儿患者,此法更有独到的运用优势。
上一篇:针灸治疗脊髓空洞症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一月顺时养生:养肾防寒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春养生
- 国医大师李佃贵工作站在安康市中医医院成立
- 望都县中医医院组织开展病历质量检查评比活动
-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姜建明局长一行莅临望都县中医医院指导工作
- 安康市中医医院春节前夕入户慰问困难群众
- 安康市卫生计生局与安康市中医医院召开改革发展座谈会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