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膏滋疗法
膏滋系将食物或药物加水煮煎,滤出汁液进行浓缩,加入糖或蜜熬炼成稠厚的膏药。因这类药膏大多数具有滋补性能,故称为膏滋。膏滋疗法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膏滋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的疗法。
膏滋疗法以滋补、保健、强身、抗衰、延年益寿为特点,其所用药物或食物及其赋型剂糖、蜂蜜多具补益作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从剂型角度而论,膏滋取汁浓缩,集中了药物之精华,量少而质纯,易于消化吸收。膏滋疗法使用简单、方便,不须每天煎药,且甘甜悦口,便于长期应用。年高体弱者服之则可抵抗旱衰,增强记忆,健体强身,延年益寿。
药料处理:将处方规定的药料洗净,切片或切断,或捣碎为末,或梓取果汁。
浸泡:将药物装入容器内,加入清水,一般以浸没全部药物并高出15mm左右为宜,同时把浮在水上的药物,用筷子搅动几下,过半小时后,药物即吸水膨胀。若水被药物吸尽,可再加些水。浸渍时间约12小时左右。
煎煮:先以小火加热,待药料充分膨胀,即加大火力煮沸,然后降低火力,保持微沸。根据不同的药料性质,煎煮时间也应不同,解表药、理气药等含有挥发成分,煎熬时间可短些;补益药中含水溶性成分多,时间宜长。一般煮1~3小时,过滤取汁,残渣继续加清水再煎,第二次加水量一般淹没药料即可,如法煎煮3~4次,煮至药料已透、无硬心,煎液气味淡薄为度,取出煎汁。将药渣加以压榨,榨出液于纱布过滤。然后合并数次煎汁于压榨液,静置沉淀,反复过滤,尽量减少滤液中的杂质。
浓缩:将上述煎液置锅内,先以武火加热煮沸,随时捞去表面浮沫,待汁转浓时,改用文火徐徐蒸发,使其浓缩,同时不断搅动,以防止焦化,直至炼成稠膏。取少许滴于能吸水的纸上检验,以不渗纸为度。
收膏:将砂糖或蜂蜜置热锅内融化过滤炼制后,将清膏倒入,搅和均匀,小火煎熬,浓缩成膏。
1.冲服:取适量药膏,放在杯中,将白开水冲入,搅匀,使之溶化后服下。也可根据病情需要将温热的黄酒冲人服用。
2.调服:把药膏加黄酒或汤药隔水炖化,调匀后服用。
3.噙化:又称含化。即将药膏含在口中溶化,以发挥药效。
此外,滋腻补益药膏宜空腹服。病在下焦,欲使药力速大者,宜饭前1小时服用;病在上焦,欲使药力停留上焦较久者,宜饭后半小时服用;镇静安神的药膏则宜在睡前1小时服用。
肝肾亏损型键忘:症见头昏耳鸣,怔忡健忘,腰脚软弱,肢体不温。
增智膏
【制法】共置碗内,每日于饭锅上蒸之,蒸至多次。每以开水冲服1匙。
【用法】每以开水冲服1匙。
桂圆膏
【组成】龙眼肉500g。
【制法】与白糖等量和匀,隔水炖至成膏状。
【用法】每服1匙,早晚各1次。
心脾两虚型键忘:症见遇事善忘,精神倦怠,四肢无力,心悸少寐,纳呆气短。
当归养血膏
【组成】当归身500g、阿胶250g。
【制法】当归加水煎汁,阿胶用黄酒浸一宿,滤去黄酒。在当归汁内加入阿胶,用小火煎熬,和匀。
【用法】每服2匙,每日2次。
果脯膏
【组成】白梨1000g、白萝卜1000g、生姜200g、当归200g、蜂蜜250g。
【制法】将白梨洗净去核;当归加水700mL,文火煮50分钟,去渣;将梨、萝卜、姜用干净纱布包上,绞取汁液,放入锅中,与当归液混合。在用文火煎熬至膏状,加入蜂蜜搅匀,继续加热至沸。待冷,装瓶中备用。
【用法】每次2~3匙,用沸开水冲化服,每日1~2次。
注意
1.服膏剂量要根据病情或个体差异及药物的性能来决定。一般药性平和的,服用最可大些;药性剧烈的、用量宜小些。病情不轻者用最宜轻;病情重者,用量可大。年轻人用植可大,年老者宜小。妇女妊娠期间应注意避免服用某些具有滑胎、坠胎性质的膏滋,以免导致流产。
2.因为膏滋大多应用时间较长,应注意保存。熬炼成的膏滋,必须等膏滋完全冷却后,方可装瓶备用。容器要洗净,密闭要严,有条件时可冷藏,或加入防腐剂。用以取膏滋的汤匙,要用开水烫洗,揩干,不能沾水,以防止膏滋霉变。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六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宣畅通泻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夏至养生
- 江西樟树药市2017年06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7年06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7年06月28日快讯
- 糖尿病拔罐疗法
- 头痛点穴疗法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