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粥主治呕吐
【来源】《普济方》。
【制作方法】将生姜洗净切片,糯米淘洗干净,红枣洗净,三味同置锅中,加水煮成粥。
【功效】发散风寒、温胃止呕。
【适应证】感冒风寒,头痛鼻塞,脾胃虚寒,呕吐清水,反胃,胃痛。
【食法】供寒天温热服食,温覆取汗。
【食疗漫话】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以块大、丰满、质嫩者为佳。生姜是日常食用的一种调味品,作为药用,《名医别录》谓:“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唐代孙思邈认为姜为呕家圣药。俗话说:“上床萝卜下床姜。”指姜能开胃,萝卜消食,提高人的消化能力,增加食欲,使人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谚语还有“姜御百病”“,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晨含一片姜,防病保健康”的说法,就是指姜有散寒、健胃、止吐作用,每天食用少量生姜,有助于防治疾病,有利于健康。现代科学研究,生姜含有挥发油,姜辣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钙、磷、铁等无机盐。挥发油中含姜醇、姜烯、水芹烯、龙脑、壬醛等。药理研究表明,姜辣素对口腔及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使食欲增加;姜能抑制肠内的异常发酵及促进气体排出的作用;能增进血液循环,使血压上升,促进发汗;对大脑皮层、延髓的呼吸、血管运动中枢均有兴奋作用;姜油酮、姜烯酮有止吐作用。体外试验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对阴道滴虫有杀灭作用。据临床报道,鲜姜煎剂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有减轻疼痛、反酸及饥饿感,增加食欲的效果,但不能根治,常易复发。口服生姜红糖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有效,据50例观察,治愈率为70%,好转率为30%。生姜粥,《调疾饮食辨》谓:“主散表寒,又主胃寒吐逆,上气干呕。”《太平圣惠方》治赤白痢及水痢,《圣济总录》治反胃呕吐不下食。方中大枣配合生姜,既能补益脾胃,又辛甘发散,协同解表。生姜粥虽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但若生姜用量过大,会引起口干、喉痛,吸收后由肾脏排泄,还能刺激肾脏发炎,因此用量必须加以控制,不宜过大。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食姜久,积热患目,珍屡试有准。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发甚速。痈疮人多食,则生恶肉。”凡阴虚内热,盗汗自汗,五心烦热,午后潮热忌服,有痔疮出血、目疾、痈疮者亦不宜服用。此外,食用生姜时切勿使用腐烂的生姜,烂姜能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黄樟素,能使人体的肝细胞变性,引起中毒。
本页关键字:呕吐 生姜粥 发散风寒 温胃止呕 感冒风寒 头痛鼻塞 脾胃虚寒 呕吐清水 反胃 胃痛 生姜 红枣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秋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08月11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月08月11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08月11日快讯
- 苏麻粥主治便秘
- 胡麻粥主治便秘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