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
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我国唐朝编撰的《唐新本草》,据今已有近1350年的历史,比西方早了800多年。
《新修本草》出现在唐朝并不奇怪,这是由当时的主客观条件决定的。就客观条件而言,一是唐朝以前治病的主要参考书籍为《本草经集注》,这是由南北朝陶弘景根据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编著的,距离唐朝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加上战争流徙传抄有误等,此时需要一本新的药籍。二是唐朝疆域统一广阔,南北民族融合,日本、朝鲜、印度特使也带来了一些新的药品,也需要一部权威药典加以规范。从主观条件来说,唐朝经济繁荣,国力空前强盛,多位名医在世,具备了编制国家药典的能力、实力、经验以及相应的专业人才,这就为诞生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创造了条件。
唐高宗(李治)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高宗诏令了一批人来编撰《唐新本草》。据《新唐书·艺文志》,这批人共有23人,是一个庞大的编撰队伍,一半以上的人都具有医学背景,包括尚药奉御许孝崇、胡子彖、蒋季璋,尚药局直长蔺复珪、许弘直,侍御医巢孝俭,太子药藏监蒋季瑜、吴嗣宗,承蒋义方,太医令蒋季琬、许弘,丞蒋茂昌,太常丞吕才、贾文通。
另外一批人则有点滥竽充数的嫌疑了:他们是王公贵族英国公李勣,高级官员太尉长孙无忌,临时出任“检校中书令”之职的许敬宗——他的本职是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礼部郎中兼太子洗马弘文馆大学士孔志约;太史令李淳风,潞王府参军吴师哲,礼部主事颜仁楚。苏敬虽官职为右监门府长史,但其出身医家,本人也是医生,不算冒牌。但不知何故,这本书在这里漏掉了一个被后人称为“药王”的人,他就是658年加入编撰队伍的孙思邈(成书后被唐高宗授予尚药承务郎)等。
有意思的是,太史令李淳风既是知名天文学家、数学家,也是一位道士,与孙思邈一样注重道家养生观,探索养生术,研究古人方剂,也许这是他被纳入到编写队伍的一个原因。这也说明,当时医、儒、道分的并不是绝对清楚。
在编撰过程中,撰写者并非平地架屋,而是参考了此前历代有价值的古书药籍,此书便是通过对《本草经集注》进行勘正注文、增补新药而成的。有了皇帝的支持和前书的基础,加上专业的检校,这本书编撰的相当快,仅用三年时间《新修本草》便完成了。因为是皇帝下令编撰的,是政府行为,所以不仅是中国政府制定的首部药典,也是世界上首部国家药典。竣工之日,唐高宗接见了编撰者,给予嘉许。
《新修本草》图文并茂,五十五卷(一说五十上卷):正文20卷,目录1卷;《药图》25卷,目录1卷;《图经》7卷。正文实际载药850种,较《本草经集注》新增114种。这本书为什么命名为《新修本草》呢?这是因为,中国古代药物原料虽然源于植物、动物、矿石,但木本、草本类仍占大多数,其记载药物的书籍便称为“本草”。此书为唐朝新编撰的,所以命名为《新修本草》。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增加了114中药物,更重要的是纠正了《本草经集注》的许多谬误之处,为后世辨正药物基原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国药籍大都是在前代基础上勘误、修订和增加的基础上形成的。《神农本草经》就是在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的,被誉为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南北朝时期的梁代陶弘景对《神农本草经》进行了整理补充,著成《本草经集注》一书。唐朝又在《本草经集注》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形成了《新修本草》。这三本书是我国古代药物知识的三次总结,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页关键字:新修本草 国家药典 本草经集注 唐新本草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张仲景最早发明注射器 下一篇:世界第一部药典—一《新修本草》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