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蟾
干蟾用于疔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臌胀,水肿,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
名称:干蟾
类别:外用药
拼音:GAN CHAN
拉丁:Bufo Siccus
别名:蟾、癞蛤蟆、癞虾蟆、癞巴子
药用部位:全体
药材性状:全体拘挛抽皱,纵面有棱角,四足伸缩不一。表面灰绿色或绿棕色。除去内脏者腹腔内面为灰黄色,可见到骨骼及皮膜。气微腥,味辛。
栽培要点:
产地: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夏、秋捕捉。捕得后,先采去蟾酥,然后将蟾蜍杀死,直接晒干;或杀死后除去内脏将体腔撑开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凉;辛;归心、肝、脾、肺经;毒
功能主治:破症结,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用于疔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臌胀,水肿,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敷或调涂。内服:煎汤,1只;或入丸、散,1~3g。
禁忌:表热、虚脱的人及孕妇忌服。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