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理论 --> 体质与发病的关系

体质与发病的关系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正气的结果,其发生、发展变化取决于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正气的结果,其发生、发展变化取决于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正气是指机体对多种致病因子侵袭的抵抗力和维护、调节机体本身内在生理动态平衡的能力以及对外界环境改变的适应力。体质就其构成要素而言,可以说是机体正气盛衰偏颇和影响发病及疾病转化的潜在因素的综合反映。因此,体质与发病的关系可以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质强弱决定着发病与否

正气之盛衰偏颇决定着体质特征,而体质特征反映着正气之盛衰偏颇。一般而言,正气旺盛者,体质强健,抗病力强;正气虚弱者,体质羸弱,抵抗力差。因此,人体能否感受外邪而发病,主要取决于个体的体质状况。《灵枢·五变》曾以斧斤伐木为喻,作了精辟形象的论述,指出:“木之阴阳,尚有坚脆,坚者不入,脆者皮弛,至其交节,而缺斧斤焉。夫一木之中,坚脆不同,坚者则刚,脆者易伤,况其材木之不同,皮之厚薄,汁之多少,而各异耶?夫木之蚤花先生叶者,遇春霜烈风,则花落而叶萎;久曝大旱,则脆木薄皮者,枝条汁少而叶萎;久阴淫雨,则皮薄多汁者,皮溃而漉;卒风暴起,则刚脆之木,枝折杌伤;秋霜疾风,则刚脆之木,根摇而叶落。凡此五者,各有所伤,况于人乎!”《灵枢·论勇》亦认为:“有人于此,并行而立,其年之长少等也,衣之厚薄均也,卒然遇烈风暴雨,或病或不病”,其原因即在于体质之强弱,即“黑色而皮厚肉坚,固不伤于四时之风”,薄皮弱肉者,则不胜四时之虚风。不仅外感病的发病如此,内伤杂病的发病亦与体质密切相关。吴谦《医宗金鉴》说:“凡此九气(怒、喜、悲、恐、寒、炅、惊、劳、思)以生之病,壮者得之,气行而愈;弱者得之,发为病也。”说明对某些情感刺激,机体发病与否不仅与刺激种类及其程度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机体体质有关。正如《灵枢·本脏》所说:“人之有不可病者,至尽天寿,虽有深忧大恐,怵惕之志,犹不能减也,甚寒大热,不能伤也;其有不离屏蔽室内,又无怵惕之恐,然不免于病。”关键即在于个体体质之差异。

2.体质因素决定着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与疾病的倾向性

个体体质的特异性,常导致个体对某些致病因子有易感性,或对某些疾病有易罹性、倾向性。清·吴德汉《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编》说:“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劳伤者,中气必损。”明确指出了体质因素往往能决定个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灵枢·五变》曾指出:“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一般而言,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稚阴稚阳之体,常易感受外邪或因饮食所伤而发病;年高之人,五脏精气多虚,体质转弱,易患痰饮、咳喘、眩晕、心悸、消渴等病;肥人或痰湿内盛者,易患眩晕、中风;瘦人或阴虚体质者,易罹肺痨、咳嗽诸疾;阳弱阴盛体质者易患肝郁气滞之证。《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气病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脏气发生偏聚盈虚的体质改变,可使体内形成某种情感好发的潜在环境,使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增强,使七情的产生有一定的选择和倾向性。这些均说明体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对某些疾病的易罹性。此外,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的产生,以及过敏体质的形成也与个体的体质有重要关联。

3.体质因素决定某些疾病的证候类型

病邪侵入人体,导致疾病发生后,由于个体体质上固有的差异,机体对致病因子侵入的反应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疾病证候类型。首先,感受

|<< << < 1 2 3 > >> >>|

本页关键字:中医学  体质  疾病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影响体质的因素        下一篇:阴阳在人体生理功能方面体现

>> 返回中医理论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