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常识 --> 中药基础 --> 川芎 祛风通络 行气止痛 活血化瘀

川芎 祛风通络 行气止痛 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温,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恶黄芪、山茱萸、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藜芦。

川芎“味辛温,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本经》)

川芎为《本经》上品,原名芎穹,其味辛温,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活血化瘀,为治头痛的要药,可用于治疗多种头痛,如风寒型头痛可用川芎茶调散,风热型头痛可用芎芷石膏汤,风湿型头痛可用羌活胜湿汤,血虚型头痛可用四物汤,血瘀型头痛可用通窍活血汤,故有李东垣“头痛必用川芎”之谓。

外感风寒,邪气上犯,凝滞血脉,络道不通,不通则痛,表现为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者,余常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具体用药为羌活45克,川芎15克,白芷30克,天麻15克,菊花15克,蔓荆子30克,藁本30克,薄荷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本方辛温略燥,气味香烈,疏风散寒止痛作用较强,凡风寒上受诸般头痛皆可酌情加减用之。

风热外袭,上扰清空,窍络失和,表现为头痛而胀,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溲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者,宜疏风清热止痛,余常用芎芷石膏汤加减治疗,药用川芎10克,白芷15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生地黄9克,藁本12克,羌活15克,菊花15克,炒山栀3克,黄芩10克,防风6克,知母9克。

偏头痛是临床另一类常见的头痛,其特点是疼痛暴作,痛势甚剧,一侧头痛,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呈胀痛、刺痛或跳痛,可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痛止如常人,可因情绪波动或疲劳过度而引发。偏头痛的病因多样,但与肝阳偏亢、肝经风火上扰关系最为密切,余治疗偏头痛,多选择清肝潜降、疏风散火之品,药用川芎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羌活10克,赤芍12克,白芍15克,生地黄18克,当归15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地龙12克,延胡索18克,生大黄6克,甘草6克。此方疗效之关键,在于川芎之量大也,常规剂量(9~15克)治疗痛势剧、病程长的偏头痛一般很难取得显著疗效,大剂量(30~45克)其效方显。另外,由于大剂量川芎辛温走窜,易耗气伤阴,故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若因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气血凝滞,脉络不通,可发为瘀血头痛,其痛如锥刺,痛处固定不移,舌紫黯,有瘀斑,脉细涩。凡见此类头痛,余常以王清任所创通窍活血汤治疗,然原方中麝香常不可得,仅能以藁本、羌活、蜈蚣替代。将赤芍9克,川芎12克,桃仁15克,红花9克,藁本12克,羌活9克,红枣5枚、葱白6克,用黄酒与水各半煎服或者全用黄酒煎服,同时将蜈蚣2条研末,每日分3次吞服。考藁本、羌活虽无麝香之力锐,其实入太阳及厥阴经,通畅血脉,攻彻邪气,引诸药上行头面;蜈蚣走窜,尤能搜剔头面久郁之瘀血与风气。若寒气犯脑,头痛连齿者,可加川乌9克;兼痰,加石菖蒲远志;兼热,加黄芩、生石膏;兼有气虚,加补中益气汤

川芎既入气分,又入血分,活血的同时兼能行气,为“血中之气药”,可用于多种血瘀气滞导致的病症,“主中风入脑、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皆此类也。

中风后遗半身不遂、口眼?斜等症,属气虚血瘀、脉络瘀阻所致者,宜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若兼有血压偏高、头痛眩晕等肝阳上亢的症状,则应在益气活血的基础上增加平肝潜阳之药,余常用此法治疗中风后遗半身不遂诸症又兼血压偏高者,疗效多令人满意,具体用药为黄芪15克,当归尾6克,赤芍9克,炙地龙9克,川芎6克,桃仁6克,红花4.5克,珍珠母18克,白芍15克,天麻12克,桑叶9克。若兼有痰,可加胆南星、半夏、石菖蒲等;若兼有热,可加黄芩、菊花;若有时肌肉抽动跳痛,甚则颈项及头部掣痛者,为血虚生风,可加生地、鸡血藤秦艽等养血、祛风之药。

风寒湿痹必因素体阳气亏损,腠理空虚,触冒风雨,风寒湿邪乘虚袭之,流注经络,气血不畅,血瘀滞阻,风寒湿瘀相互纠结而成。余于此类痹症,常嘱患者服药酒治疗。茴香根9克,香樟树根9克,五香血藤9克,制香附9克,红牛膝9克,红荨麻6克,搜山虎3克,铁筷子6克,青木香9克,石菖蒲9克,见血飞9克,朱砂莲3克,川芎6克,小血藤6克,山矾根9克,草乌1.5克,白龙须3克,前胡6克,制川乌6克,伸筋草9克,各药细切,加好酒750克,浸泡3个月即可饮用,每日3次,每次15克。上药均为贵州民间常用草药,性多辛温,均有舒筋活血、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利水消肿之效。其中白龙须即八角枫的须状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较好,但有大毒,本方用量3克当属安全,切不可大量使用。

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湿邪所致的痹症虽疼痛不甚剧烈,但关节、肌肉酸楚,重着麻木,缠绵难愈,余常用五积散加减治疗,药用穿山甲18克,全蝎6克,苍术24克,桔梗18克,麻黄15克,枳壳15克,陈皮15克,厚朴12克,干姜12克,法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9克,白芷9克,白芍3克,川芎3克,肉桂9克,当归12克,各药研为极细末,搅拌匀净,每日2次,每次6克,温开水送下。五积散乃除湿散寒祛风之剂,山甲、全蝎穿筋透骨,逐湿除风,其药力可达骨骱之间,为五积散使药也。

金创,即金属利器对人体所造成的创伤,凡遭受金创必有气滞血瘀,故可用川芎治疗。其他很多外科病诸如跌打损伤、骨折者,与金创病机类似,亦可用川芎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妇人血闭无子”即瘀血内停,阻滞冲任胞宫,导致经闭而不孕。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论瘀血证甚详,注重分辨瘀血的不用部位而分别给予针对性治疗,创立了很多活血化瘀方剂,都用到了川芎,诸如少腹逐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通窍活血汤等,其中他称少腹逐瘀汤“种子如神”。他还创对经服药法,即月经来潮之日起连服5天以祛瘀生新、调经种子治疗。余受此启发,在少腹逐瘀汤基础上据临床实际情况配伍补肾、化痰、清热之剂,疗效颇丰。另外,余认为,对经服药法尤宜使用桃红四物汤。

川芎不仅可以用于妇人血闭无子,对于气滞血瘀导致的月经不调、崩漏、痛经、癥瘕、经行头痛、产后出血、产后腹痛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是妇产科常用药,代表方除王清任的五逐瘀汤外,还有温经汤、圣愈汤、清热调血汤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出血性疾病需要慎用川芎,用量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边用边观察,以防造成出血不止。

现代临床在《本经》的基础上对川芎的治疗范围有了更广的发挥,诸如气滞血瘀之胁痛、腹痛,心脉瘀阻之心悸、胸痹,气血壅滞之喉痈、咳嗽,肝郁血瘀之肝炎、肝硬化,瘀阻下焦之尿路感染,血黏度高之糖尿病等,都常用到川芎。

总之,川芎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凡头痛以及气滞血瘀导致的内、外、妇、儿诸病都可酌情运用,但不可长期大量使用,易“走散真气”,症状消失后,应迅速减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同时,还可巩固疗效。

川芎恶黄芪、山茱萸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藜芦

本页关键字:川芎  祛风通络  行气止痛  活血化瘀  黄芪  山茱萸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海藻 化痰散结 软坚消肿        下一篇:蛤蚧专补肺肾、益精血

>> 返回中药基础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