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S --> 松香

松香

松香用于祛风燥湿;排脓拔毒;生肌止痛。主治痈疽恶疮;瘰疬;瘘症;疥癣;白秃;疠风;痹症;金疮;扭伤;妇女白带;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均有气孔线,横切面有树脂道6-11个,中生。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长1.5-2cm;雌球花单生或2-3个聚生新枝近顶端,直立,卵圆形,淡紫红色。球果熟时褐色,圆锥状卵圆形或卵圆形,长4-6cm,径3-4cm,有短梗,向下弯垂,中部种鳞卵状椭圆形,鳞盾稍肥厚,横脊显着,鳞脐有短刺。种子倒卵状椭圆形,长5-7mm,连翅长1.5-1.8cm,种翅灰褐色。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500m以下山地。

2.生于海拔100-2600m的山地。

3.生于温带沿海山地和平原。

4.生于东部沿海山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3.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南京一带有栽培。

4.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等地;武汉、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有栽培。

【性状】

1.性状鉴别 本品呈透明或半透明不规则块状物,大小不等,颜色由浅黄到深棕色。常温时质地较脆,破碎面平滑,有玻璃样光泽,气微弱。遇热先变软,而后融化,经燃烧产生黄棕色浓烟。本品不溶于水,部分溶于石油醚,易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及乙酸乙酯等溶剂中。

2.(1)取粉末0.1g,加乙醚2ml溶解后,加10%醋酸铜溶液1ml,振摇后,醚层呈绿色。(检查松香酸)(2)取粉末0.1g,加醋酐5ml,稍加热使溶解,冷后,加浓硫酸1滴,初显紫红色,后变蓝紫色。

【化学成份】主要成分为松香酸酐(abietic anhydride)及游离的松香酸(abietic acid),并含树脂烃、挥发油,主要为α-及β-蒎烯(Pinene)及小量左旋莰烯、二戊烯,还含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的甙及苦味物质。

【药理作用】松香酸0.15g/kg灌胃,能明显延长兔长出血、凝血的时间,也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酸时间,使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

【炮制】松香:置铜锅中,用微火加热熔化,捞去杂质,倾入水中,候凉后取出,干燥。制松香:取葱煎汤,加入松香粉,煮至松香完全熔化,乘热倒入冷水中,取出,阴干。(每松香100斤,用葱10斤)。

【性味】苦;甘;性温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排脓拔毒;生肌止痛。主治痈疽恶疮;瘰疬;瘘症;疥癣;白秃;疠风;痹症;金疮;扭伤;妇女白带;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干掺;或调敷。内服:煎汤,3-5g;或入丸、散、亦可浸酒服。

【注意】血虚者、内热实火者禁服。不可久服。末经严格炮制不可服。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松脂,味苦而兼甘,性燥,燥则除湿散风寒;苦而燥,则能杀虫;甘能除热,胃中伏热散,则咽干消渴自止。痹者,风寒湿合而为病也。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此死肌之所由来也。湿热之邪散,则血不瘀败,荣气通调而无壅滞,故主疽恶疮;荣和热散,则头疡、白秃、疥瘙、风气俱愈矣。热消则荣血和,风湿去则卫气安,脾胃健五脏无病,可知。

2.《本草汇言》:松脂,如入疡科敷贴料中,可去脓拔毒,腐秽初作或初溃者可用,如久溃疡脓血已尽,气虚血寒,肉泛而不敛者,用此不惟不能生新肌,反增溃烂,延流及肉,损人筋脉,不可胜言,用者当细审之。

3.《神农本草经》:主痈疽恶疮,头疡白秃,疥瘙风气,安五脏,除热。

4.《名医别录》:主胃中伏热,咽干消渴,及风痹死肌,练之令白;其赤者主恶痹。

5.《药性论》:杀虫,用之主耳聋;牙有蛀孔,少许咬之不落;能贴诸疮脓血,煎膏生肌止痛,祛风。

6.《日华子本草》:润心肺,下气除邪;煎膏主痿烂,排脓。

7.《滇南本草》:疗赤白癜风,厉风。

8.《医学入门》:治历节酸痛,生津止渴,固齿,聪耳明目;入滋补

|<< << < 1 2 3 > >> >>|

本页关键字:松香  痈疽恶疮  瘰疬  瘘症  疥癣  白秃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松香        下一篇:松香

>> 返回中药词典S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