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凤尾蕨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名】Sān Chā Fènɡ Wěi Jué
【英文名】all-grass of Wallich''s Brake
【别名】老泻风、凤尾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西南凤尾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s wallichiana Agard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可达2m。根茎长,横走,先端有卵状披针形鳞片。叶纸质,近生,一型;叶柄长60-120cm,红褐色,粗大如指,腹面扁平,有浅纵沟;先端三叉状,中间1枚最大,有1个二回羽裂的羽片,两侧再分叉各具1个二回羽裂的裂片;中间羽片椭圆形,长55-70cm,宽22-30cm,先端尾状,单数二回羽状分裂;羽片约20对,互生或近对生,线状披针形,先端尖或呈尾状,羽状深裂,长14-16cm,宽2.5-3cm;裂片20-25对,镰形,边缘不育处有小钝齿,背面黄棕色节状短毛;叶脉羽状,侧脉二叉状,沿小羽轴两侧形成1行狭长网眼。孢子囊群线形,沿裂片近中部的叶缘分布;囊群盖同形,全缘,膜质,黄棕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2000m的林下沟谷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份】
根茎含蕨素(pterosin)B、C,β-谷甾醇棕榈酸酯(β-sitosteryl palmi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
地上部分含异蕨甙 (isopteroside)C、D,蕨甙(pteroside)D、Q,1R,2R,3R-1,3-二羟基-2,5,7-三甲基-6羟乙基-茚满烷-1-O-β-D-葡萄糖甙(1R,2R,3R-1,3-dihydroxy-2,5,7-trimethyl-6-hydroxyethyl-indane-1-O-β-D-glucoside)和3-羟基-6-羟甲基-2,5,7-三甲基-1-茚满酮(3-hydroxy-6-hydroxymethyl-2,5,7-trimethylindan-1-one)。
【性味】微苦;涩;凉
【归经】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止痢;定惊;止血。主治痢疾;小儿惊风;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微苦、涩,性凉。有清热止血的功能。用于痢疾、惊风及外伤出血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本页关键字:三叉凤尾蕨 痢疾 小儿惊风 外伤出血 老泻风 凤尾草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3日快讯
- 春分平阴阳 惊雷响万物长
- 春分阴阳平 养生调平衡
- 肾功能不全者中医用药指导
- 中药渣外用也是一剂良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