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楸树根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Cì Qiū Shù Gēn
【英文名】Root of Septemlobate Kalopanax
【别名】刺根白皮、鸟不宿根皮、钉木树根、刺五加、刺楸根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alopanax septemlobus(Thunb.) Koidz.
采收和储藏:多于夏末秋初采挖,洗净,切片或剥取根皮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落叶大乔木,高约10m,最高可达30m,胸围达70cm以上。树皮暗灰棕色,小枝圆柱形,淡黄棕色或灰棕色,具鼓钉状皮刺,刺长5-6mm,基部宽6-7mm。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柚细长,长8-50cm,无毛;叶片近圆形或扁圆形,掌状5-7浅裂,裂片三角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不及全叶片的1/2,茁壮枝上的叶片分裂较深,裂片长超过全叶片的1/2;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仅脉上具淡棕色软毛或除基部脉腋外无毛。伞形花序列 聚生为顶生圆锥花序,长15-25cm,直径20-30cm;伞形花序直径1-2.5cm,有花数朵;花萼无毛,边缘有5齿;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1.5mm,白色或淡黄绿色;雄蕊5,长约2.5mm,内曲,花丝较花瓣长1倍以上;子房下位,2室;花盘隆起,花柱2,合生成柱状,柱头离生。核果近球形,成熟时蓝黑色,直径约5mm;宿存花柱长约2mm。种子2,扁平。花期7-10月,果期9-12月。
【化学成份】根含多糖[1]。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凉血散瘀;祛风除湿;解毒。主肠风下血;风湿热痹;跌打损伤;骨折;财身浮肿;疮疡肿毒;瘰疬;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脾胃虚寒及妇慎服。
【各家论述】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痔疮,清热解毒。
2.《四川中药志》:散血,清热,除风湿。治肠风下血,跌打损伤及风湿骨痛。
3.《陕西中草药》:清热,凉血,除风湿,排脓生肌。
【摘录】《中华本草》
本页关键字:刺楸树根 刺根白皮 鸟不宿根皮 钉木树根 刺五加 刺楸根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惊蛰养生
- 护肝应警惕不良生活习惯
- 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援马耳他医疗工作纪实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18日快讯
- 猪苓排石汤利水通淋,清热排石
- 叶天士临证用鱼胶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