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参类品种繁 辩证选用才安全
在我国古代的启蒙读物——《急就篇》中就有五参之说,人参居其首。两千多年前的中药经典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将人参列为上品,所以,人参在中国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人人称颂的好药。由于它能补虚益损,益寿延年,因此,不论古今,王公贵胄、寒士布衣、男女老幼,都争相服食,以求长命百岁,长生不老。现在我国政府已明确认定,人参不仅是药品,也可充作食品、食物使用。那么应如何选购这一药食两用之品呢?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参药,大体是人参、红参、参须、高丽参、西洋参、五加参(刺五加)等,它们都是五加科植物,药用其根和根茎。由于品种、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的不同区分成了上述那些种类。
人参
人参,一般是笼统地把上述几种都包括了。人参多为栽培的“园参”和极少量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林下山参”。园参多于秋季采挖,洗净,修整后晒干或烘干,即生晒参,就是通常说的人参了。其药性平和,嚼着微苦,有特殊的香味,多用于一般的虚弱症。就其药性来说不太热,通常医生开药方时写人参,就是指的这一品种。有的地方把它叫做白参,这是与后面介绍的红参的颜色相对来说的,实际上它的颜色是黄白色,质地比较硬。过去真有一种“白糖参”,那才是真正白色的,是用生长的体形较差、品相不好的“水参”(刚收获而未加工的参),用针刺些小孔,经水烫、浸糖后干燥的称为“糖参”(也叫白糖参),外皮松泡,质地松脆,甜味十足,力量弱。此规格早已停止加工,现在已见不到了。
红参
红参是在收获人参后,经水洗,修整掉小的支根和须根,蒸制后,干燥而成。其色呈美丽的红棕色,所以叫红参,质硬而脆,断面有角质样碴。药性较前者温、热、燥,补虚力较大。适用于身体虚弱而有寒,或重症、急症的虚脱、休克等。一般中年、青年人不宜用,因为性热,用了容易“上火”,甚至鼻出血。这种药引起的鼻出血常常是轻轻地一揉鼻部,甚至自动地流出鼻血,色鲜红。
西洋参
西洋参主产于美国、加拿大的一个品种,故名曰西洋参,美国进口者又称花旗参,现在市场上多为加拿大进口种植的西洋参。按照中医对药性的解释,可因产地而异的理论,北美纬度高,气候寒冷,因而功效是补虚扶弱,
但药性偏凉,适用于气阴两虚和体质虚弱而又有热像的患者,临床上多用于高热、中暑或在高温环境里劳作,出汗多有阴津虚亏的患者。对于体弱、胃气虚寒的人不宜常服。需要告之国人的是我国吉林、北京怀柔、山东、陕西汉中大面积种植的西洋参,与进口的西洋参都是同一品种,国产的这些西洋参质量也都不错。
参须
参须,秋季采挖人参时,掰下带须的支根和须根,洗净,晒干,扎成小把,称白参须,蒸制后低温干燥,称红参须。理论上认为它的力量小,价格便宜,作用和人参 差不多。若从化学的角度来说,人参的有效成分是其皂苷,而皂苷主要集中在根的皮部——即外皮,根越细皮部的相对面积越大,皂苷含量相对要高,从这个意义上它是物美价廉的红参代用品。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中医用的人参不能等同于那个单一的皂苷,而是包括皂苷在内的整个人参的活性成分。因此,要用于治疗疾病,仅用参须来代替人参,恐其力不逮。附带再说一句,现在临床上常用的太子参(为石竹科孩儿参干燥块根)是和人参根本不沾边的另一种东西,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高丽参
高丽参是因产于古称高丽的朝鲜半岛而得名,尤以产于韩国的高丽参名气最大,实际其基源植物与我国人参为同一种,只是产地加工方法不同,外形和人参有别,多压成不规则的类方柱形,肩部宽阔,部分双芦头,支根粗壮,其他同人参,但价格昂贵。一般认为它的药性热而燥,温补力强大,似有点渲染过度了。
五加参
最后一个是五加参(也叫刺人参),就是东北盛产的刺五加,它和人参是同科同属不同种,药用其根和根茎或茎,主要活性成分是多种糖苷。功能益气健脾、安神补肾,用于脾肺气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久咳虚喘、失眠多梦等,市售成药名刺五加片,即由刺五加浸膏制成,每服 2 片~3片, 一日两次。
本页关键字:人参 红参 参须 高丽参 西洋参 五加参 刺五加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服用六味地黄丸人群 四适宜三慎用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二月顺时养生:适度进补,动静结合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本色人生话养生 切莫节制与放纵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1月1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1月18日快讯
- 桂枝
- 运用“五运六气”指导2019年流感预防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