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B --> 博落回

博落回

祛风解毒,散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痈疖肿毒,下肢溃疡(鲜品捣烂外敷或研粉撒敷患处),阴道滴虫(煎水冲洗阴道),湿疹(煎水外形),烧烫伤(研粉调搽患处)。并可杀蛆虫。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 Bó Luò Huí

【别名】号筒梗、三钱三、泡通珠、博落筒

【来源】罂粟科博落回属植物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 (Willd.) R. Brown,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收,晒干。

【性味】苦,寒。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散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痈疖肿毒,下肢溃疡(鲜品捣烂外敷或研粉撒敷患处),阴道滴虫(煎水冲洗阴道),湿疹(煎水外形),烧烫伤(研粉调搽患处)。并可杀蛆虫。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

【注意】不作内服。

【备注】(1)小果博落回Macleaya microcarpa (Maxim.) Fedde形态相似。也作博落回入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博落回 《*辞典》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 Bó Luò Huí

【别名】落回(《酉阳杂俎》),号筒草、勃勒回(《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号简秆(《湖南野生植物》),号筒青(《土农药志》),滚地龙(《广西中兽医药楂》),山号筒、山麻骨(《中国土农药志》),猢狲竹、空洞草、角罗吹、号角斗竹、亚麻筒(《浙江农药志》),三钱三(《广西中药志》),山火筒(《农药植物手册》),山梧桐(《杭州药植志》),通大海、泡通珠、边天蒿、通天大黄(《湖南药物志》),土霸王(《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号桐树(《江西医药》(7):371,1966)。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博落回的带根全草。5~10月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2米,全体带有白粉,折断后有黄汁流出。茎圆柱形,中空,绿色,有时带红紫色。单叶互生,阔卵形,长15~30厘米,宽12~25厘米,5~7或9浅裂,裂片有不规则波状齿,上面绿色,光滑,下面白色,具密细毛;叶柄长5~12厘米,基部膨大而抱茎。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萼2片,白色,倒披针形,边缘薄膜质,早落;无花瓣:雄蕊多数,花丝细而扁;雌蕊1,子房倒卵形,扁平,花柱短,柱头2裂。蒴果下垂,倒卵状长椭圆形,长约2厘米,宽约5毫米,扁平,红色,表面带白粉,花柱宿存。种子4~6粒;矩圆形,褐色而有光泽。花期6~7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边及沟边,分布长江流域中、下游各省。

【化学成份】根含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博落回碱。此外,尚分出原阿片碱、α-别隐品碱、氧化血根碱、B-碱、C-碱。从全草中分出了原阿片碱、α-别隐品碱及另一种A-碱。

【药理作用】

①驱虫作用

博落回中的三种生物碱,有杀线虫作用;对某些细菌及真菌也有抑制效力。

②杀蛆作用

博落回有杀蛆作用,能抑制蝇卵孵化;杀蛆作用以叶及果皮效力最强,茎次之,根最弱,其效力不因干燥而失效,有效成分可能为生物碱。

【毒性】博菇回含多种生物碱,毒性颇大。文献上已屡有口服或肌注后中毒乃至死亡的报道,主要为引起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动物实验也证明,将博落回注射液注入兔耳静脉,可引起心电图的T波倒置,并可出现多源性多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伴有短暂的阵发性心动过速;阿托品有对抗作用。

【性味】

辛苦,温,有毒。

①《本草拾遗》:"有大毒。"

②《四川中药志》:"苦辛,温,有大毒。"

③《湖南药物志》:"辛涩,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消肿,解毒,杀虫。治指疔,脓肿,急性扁桃体炎,中耳炎,滴虫性阴道炎,下肢溃疡,烫伤,顽癣。

①《江西民间草药》:"治臁疮,顽癣,白秃子,以叶浸醋内七、八日,杵烂敷患处,一日一换。"

②《广西中药志》:"外用治跌打。"

③《湖南药物志》:"祛风解毒,行气消肿,杀虫。"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宜慎。

【附方】

①治恶疮,瘿根,赘瘤,息肉,白癜风,蛊毒,溪毒,已上(

|<< << < 1 2 3 > >> >>|

本页关键字:博落回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半边山        下一篇:白花丹

>> 返回中药词典B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