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B --> 白花丹

白花丹

白花丹为蓝雪属植物,以根和叶入药。秋季采集,根晒干后入药,鲜叶仅供外用。

白花丹--《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 Bái Huā Dān

【别名】白雪花、白皂药、山波苓、一见消、乌面马、火灵丹、假茉莉、猛老虎、白花岩陀

【来源】为蓝雪属植物(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 L.),以根和叶入药。秋季采集,根晒干后入药,鲜叶仅供外用。

【毒性】若皮肤中毒可用清水或硼酸水洗涤,如糜烂时可用硼酸软膏敷患处。服鲜品中毒后服蛋清、糖水、活性炭,出现麻痹时可给樟脑等强心兴奋剂、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等对症治疗。

【性味】苦、微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散瘀消肿。根:风湿骨痛、跌打肿痛,胃痛,肝脾肿大。叶:外用治跌打肿痛,扭挫伤,体癣。

【用法用量】根:3~5钱(久煎3~4小时以上),孕妇忌服;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一般外敷不宜超过30分钟,局部有灼热感即除去。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白花丹--《辞典》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 Bái Huā Dān

【别名】山坡芩、假茉莉、总管(《生草药性备要》),千里及、乌面马(《植物名汇》),白雪花(《广州植物志》),野苜莉、隔布草(《福建民间草药》),千槟梅、照药(《广西药植图志》),天槟榔(《南宁市药物志》),白皂药、白花皂药(《四川中药志》),一见消(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白花岩陀(《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白花丹科植物白花丹的全草及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多年生蔓生亚灌木状草本,高2~3米。茎细弱,基部木质,分枝多,光滑无毛,有棱槽,绿色。单叶互生;叶片卵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4~9.5厘米,宽1.5~5厘米,先端尖,全缘,基部阔楔形,渐狭而成一短柄;叶柄基部扩大而抱茎。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5~25厘米;苞片短于萼,边缘为干膜质;花萼管状,绿色,长约1厘米,上部5裂,具5棱,棱间干膜质,外被腺毛;花冠白色或白而略染蓝,高脚碟状,管狭而长,长约2厘米,先端5裂,扩展;雄蕊5,生于喉处;子房上位,1室,有胚珠1粒,柱头5裂。蒴果膜质。花期9~10月。

【生境分布】野生或栽培。分布广东、广西、台湾、福建、四川、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根的氧仿抽提物中可得矶松素3-氯矶松素和3,3′-双矶松素根中又含蛋白酶、蔗糖酶、葡萄糖、果糖。不含糖甙、生物碱和皂甙。

【性味】

辛苦涩,温,有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寒,无毒。"

②《广西药植图志》:"味辛,气烈,性热,有大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淡,无毒。"

④《岭南草药志》:"性微温;根茎:味微涩微苦;叶:辣,有毒。"

【功能主治】

祛风,散瘀,解毒,杀虫。治风湿关节疼痛,血瘀经闭,跌打损伤,肿毒恶疮,疥癣。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疮,消肿,祛风。治蛇咬,痢症,去眼膜,迎风下泪;擦癣疥癞,去毒俱妙。"

②《岭南采药录》:"其叶捣烂敷跌打伤,能去瘀。"

③《四川中药志》:"治痨伤吐血,虚弱带下及咳嗽心累。"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除湿,散瘀消肿。根:治风湿骨痛,陈旧性关节扭伤,心胃气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须久煎)外用:煎水洗,捣敷或涂擦。

【注意】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孕妇禁服。"

【附方】

①治风湿关节疼痛,腰腿扭伤:白花丹根五分至一钱。水煎服或泡酒,每次五毫升,日服二次。(《云南中草药》)

②治血瘀经闭:白花丹干根一两;或加瘦猪肉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跌打损伤:白花丹鲜叶一握捣烂,酌加热红酒,摩擦伤口周围。(《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跌打扭伤,蛇咬伤,恶疮:白花丹鲜叶三至四片,与它药配合捣烂外敷.一般敷十五至三十分钟除去

|<< << < 1 2 3 > >> >>|

本页关键字:白花丹  白雪花  白皂药  山波苓  一见消  乌面马  火灵丹  假茉莉  猛老虎  白花岩陀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白花丁香        下一篇:白花射干

>> 返回中药词典B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