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中医药工作大有作为
邓铁涛,一个不可能不写入中国中医药发展史的名字。作为全国首届国医大师,他在享有104岁高龄的2019年为“铁杆中医”的精彩人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邓铁涛逝世消息传出,在医药行业内外都引起关注,众人无不叹惋。
邓铁涛出生在广东省开平县的一个中医世家。祖父邓耀潮从事中药业,父亲邓梦觉是岭南名医。1916年出生的邓铁涛,在飘逸着药香味的家庭里长大。16岁时,考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从此走上了中医人生的漫漫长路。1962年,邓铁涛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这年他46岁,虽然年龄并不“老”,可他入行“早”,也就实至名归了。他在发扬光大岭南邓氏内科学术流派临床诊治方面功勋卓著,对危急重症、疑难杂症的治疗,屡见奇效。91岁时,邓铁涛荣获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称号,这是广东省的“第一”,也是“唯一”。
邓铁涛是中医的受益者,更是不遗余力、奉献一生的研究者、践行者、推广者。
一个中医理论,从传承到创新,邓铁涛奋斗了50多年。中医五行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邓铁涛坚信不疑,可也有人质疑,甚至反对。对此,邓铁涛早在1962年就在《光明日报》发表予以驳斥的文章《中医五行学说的辩证法因素》。《再论中医五行学说的辩证法因素》收入邓铁涛专著《学说探讨与临证》,是1983年的事了——他继续维护中医传统理论,澄清“文革”期间给中医理论造成的混乱。1988年,邓铁涛对这一理论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正式提出以“中医五脏相关”代替“中医五行学说”。2005年,“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成为国家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邓铁涛受聘“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一种培训班,带出一支“铁杆中医”队伍,开创中医大规模集体带徒的先河,邓铁涛身体力行,率先垂范。2000年前后,名医匮乏,良莠不齐,中医人才青黄不接,中医特色不明显。这在邓铁涛看来,不是中医不行,而是做中医的人不行。在他倡导下,多位名老中医积极参与,为全国中医师承工作开创“集体带,带集体”“一代带二代”“代代相传”的新模式。全国各地名老中医打破门户之见,汇聚广东以师带徒,合力打造“铁杆中医”的“黄埔军校”,在全国中医界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邓铁涛还出资设立了“邓铁涛人才奖”。
一对相伴行医60年的夫妻、一家建在小山村的中医药博物馆、一本刚刚出版的中医图书……凡是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的人和事,邓铁涛都饱含深情地给予鼓励和支持。84岁时,邓铁涛给国医大师李济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第14代传承人张舜华夫妇题词:“医林伉俪,德艺双馨”;87岁时,他给位于安徽省歙县定潭村的新安国医博物馆题词:“当代新安医学第一家”;88岁时,他给《中医哲学基础》撰写书评,标题就很有中医味道——《论理辨源,通道明术》,文中指出:“中医哲学的整理与研究,实在很有必要。对学生而言,了解这些源流与异同,也对学习中医有很大帮助。”
一次又一次上书中央,为中医药事业奔走呼号。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邓铁涛5次给中央写信,呼吁“中医药不能丢”,建议“中医药工作要加强”,提出“中医药工作大有作为”。他为中医药生生不息、传承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邓铁涛一生与中医结缘,他自选挽联“生是中医的人,死是中医的魂”。可以告慰他的是,中医界人士正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继承百岁国医大师邓铁涛的未竞事业,为中医药再写新的传奇。
上一篇:为医者以实求名方可久长 下一篇:黄志刚:耕耘在蒙医药沃土的老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