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心阳治疗心动过缓
刘某,女,60岁,2016年4月14日初诊。诉胸闷气短伴头晕一年余。患者近一年常感胸闷、气短伴乏力头晕。时感心前区汗出,手足欠温,口唇干燥脱皮,曾查心电图示“心动过缓”,心率40~50次/分,经多方医治效果欠佳,曾就诊我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建议其安装心脏起搏器。既往有红斑狼疮病史十余年。现胸闷、气短伴头晕,自觉体倦乏力,常需长息为快,后背闷痛不适,以致不能料理家务,大部分时间需卧床,两颧部色红感灼热,舌质淡暗苔白,舌下静脉迂曲粗大,脉沉细迟,力欠。血压126/66mmHg,脉搏50次/分。
诊断:心动过缓(心阳不振)。
治法:振奋心阳。
方药:制附子20g(先煎一小时),桂枝10g,炙甘草10g,丹参15g,炒酸枣仁10g,五味子10g,干姜6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每服日2次。
2016年4月28日二诊:患者服上药后自觉两颧红灼热减,胸闷长息小减,诉平时食冷物则胃不适,脉较前有力,属形细力欠之象,舌质暗,舌下静脉粗,口干不欲饮。血压107/64mmHg,脉搏55次/分。综观之仍属心阳不振,守原法求之。上方制附子加至30g,余同前。
2016年5月11日三诊:血压123/70mmHg,脉搏50次/分,患者诉后背痛减,长息也减,能料理轻度家务活,但不能过累,时有怕冷之感。舌下静脉迂曲,舌质偏暗,脉沉细,重按力欠,有向愈之象。守原法徐徐调之。
方药:制附子35g(先煎1小时),桂枝12g,党参20g,五味子10g,炙甘草15g,干姜10g。每日1剂,水煎服,每服日2次。
2个月后复诊:患者无不适,血压120/70mmHg,脉搏75次/分,用此方共研细沫,每次服6克,每日2次开水冲服,维持至今,患者多次来诊血压心率均正常,无不适主诉。2020年1月9日患者家属代诉其无不适,取药继续服用。
按:初诊时患者表现胸闷气短,伴乏力头晕,手足欠温,脉沉细迟,虽有双颧部色红灼热之感及口唇干燥脱皮的热像,经脉证合参,辨证为“心阳不足”所致,故应用四逆汤和桂枝汤加减治疗,以大剂量制附子振奋心阳,破散阴寒,回阳救逆,小剂量干姜相助,相得益彰,增强了温阳力量。桂枝甘草汤的加入,具有温通心阳,生阳化气之效,直中病位。因其舌质暗,舌下静脉迂曲,诊为伴有血行不畅,脉络瘀阻之证,故以丹参活血通络,加炒枣仁养心,药少力专,使得患者症状得以缓解。之后随着制附子力度的逐渐加强,心率得以恢复正常,心脏症状得以痊愈,免受安装心脏起搏器之苦。
本页关键字:温心阳 心动过缓 心阳不足 脉证合参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针灸治痛应向长效化发展 下一篇:通痹开结调气法治疗经筋痹痛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临床上肾癌的中医药治疗
- 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国际循证中医药研究院
- 陕西省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召开
- 中西医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论坛举办
- 国家药监局修订银杏叶片等制剂说明书
- 四川中江县卫健局召开中医药工作推进会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