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亦是驱邪法
《伤寒论》中“汗、吐、下”均是驱邪法,可以给邪气出路,称之推邪、逐邪、驱邪外出。当病在少阳或厥阴时,可和解半表半里的方法是如何驱邪的?
和解一方面指协调人体胸腹两大腔间所涉及的诸多脏器,使之联合起来,协力驱邪;另一方面,通过呼吸、大便、小便、出汗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联合,给邪气出路,从而达到驱邪排毒的目的。
不同病位的驱邪方式
经方大家胡希恕在《辨证施治概论》中论述了:“所谓表证,即是人体欲借发汗的转机,自体表以解除其病的反应。所谓里证,即是人体欲借排便或涌吐的转机,自消化管道以解除其病的反应。所谓半表半里证,即是人体欲借诸脏器的协力作用,自呼吸、大小便、出汗等方面以解除其病的反应。”病在表或病在里时,机体具备固定的驱邪方式。而基于半表半里的特殊位置与结构,胸腹腔间诸脏器所在之地,病邪结于此处,机体给病邪同时开启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出通路。胡老所述“人体欲借诸脏器的协力作用”,是对和解半表半里(包括少阳和厥阴)最好的解释。
小柴胡汤是和解驱邪的代表方,通过认识小柴胡汤的驱邪方式,可以进一步明确“和解”的意义。《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相对机体调动津液抗邪于表的太阳病而言,少阳病是血弱气尽。机体的津液减少,不足被调动至体表抗邪,机体的良能根据当下的情况将“战线”撤到半表半里与邪气继续斗争,呈现正邪分争于胁下,施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仲景书中明确描述了服用小柴胡汤后可以通过发汗和通大便驱邪。即小柴胡汤可以帮助人体调和、协同半表半里的诸脏器,以开启当下最优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驱邪通道,逐邪外出。
《伤寒论》第101条:“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第149条:“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第230条:“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戢然汗出而解。”以上三条确切记录了服用小柴胡汤能够使人汗出。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条:“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论》第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从以上两条可看出,服用小柴胡可以使大便通畅。《神农本草经》记载:“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故小柴胡汤能够借助发汗、攻下等方式解除半表半里的邪气。
或有人问,小柴胡汤及治疗半表半里的其他方剂,都是通过什么方式驱邪呢?举小柴胡汤为例,方中生姜有解表发汗的作用,柴胡既可攻下又能发汗,半夏化痰祛饮,故整个方剂当以汗、下驱邪为主。又如大柴胡汤,方中生姜能够解表发汗,大黄、柴胡推陈致新以攻下,芍药可通利小便,全方通过发汗、泻下、利小便等方式驱除邪气。当然,每首方剂应用到不同个体时,具体协同哪几种方式驱邪,决定在于机体当下的反应。若特定而言其驱邪方式,则显得胶柱鼓瑟,落入形而上学。
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小柴胡汤加桂枝、干姜的变化方,是病在半表半里而陷于阴证的典型方剂。《伤寒论》第147条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后注“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明确了本方可通过汗出的方式驱邪。147条描述的“胸胁满(阳)微结”,以及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胡希恕认为微结特指大便干结,且临床实践证明,柴胡桂枝干姜汤有很好的通便作用。方中含有桂枝甘草汤,可解表发汗,其组成又含栝楼牡蛎散,可止渴通便。故柴胡桂枝干姜汤可通过发汗、通便等多种方式驱邪,方中干姜起温性亢奋作用,是和解厥阴的代表方。
胡希恕在《辨证施治概论》中写道:“疾病侵入人体,人体即应之以斗争,疾病不除,斗争不已,以是则六经八纲便永续无间而见于疾病的全过程,成为凡病不逾的一般的规律反应。”六经八纲的证候反应,就是机体同疾病斗争的结果,而中医正是通过适应人体抗病机制而施以治疗。“汗吐下”为直观的驱邪法,而“和解”是协调胸腹两大腔间诸脏器的功能,给病邪同时开启两种或两种以上外出通路(如呼吸、大便、小便、出汗等)的驱邪方法。
本页关键字:和解 驱邪 伤寒论 柴胡桂枝干姜汤 神农本草经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李佃贵治支气管哮喘经验 下一篇:麻黄升麻汤是仲景方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