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施治

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施治

盆腔淤血综合征是由于慢性盆腔静脉血液流出不畅、盆腔静脉充盈、淤血所引起的一种独特疾病。

盆腔淤血综合征是由于慢性盆腔静脉血液流出不畅、盆腔静脉充盈、淤血所引起的一种独特疾病。盆腔淤血综合征是Taylor在1949年提出概念,并对病因及诊断方面作了深入研究。其临床特点为“三痛两多一少”,即盆腔坠痛、低位腰痛、性交痛,月经多、白带多,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少。临床发现,本症严重程度与疼痛性质呈正相关。开腹手术可见盆腔静脉增粗、迂回、曲张或成团。

症状体征

盆腔淤血综合征多见于孕龄妇女,常在经期前出现症状。有情绪不稳、极度疲劳感、乳房充血性疼痛、下腹部不固定性疼痛、腰骶部疼痛、外阴阴道坠痛、直肠坠痛、淤血性痛经、性交痛和性感不快、月经多、白带多等症状。妇科检查外阴可见静脉充盈以致曲张、阴道黏膜紫蓝色、子宫颈肥大水肿、周围黏膜软呈紫蓝色、宫颈黏液过多、子宫对称性增大、有触痛、多数呈后位子宫;下肢常有静脉曲张、常伴有其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用药治疗

轻者取侧俯卧位休息,纠正便秘,适当体育锻炼;重症者坚持胸膝卧位休息,调整自主神经功能。40岁以上患者,如有严重腹痛,可行子宫切除术。

1.调节自主神经 一方面做心理治疗,认识此为功能性而非器质性疼痛,一般不需手术,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可试用自主神经调节药、镇静药或肌肉营养药,如谷维素、维生素E、氢溴酸、加兰他敏、新斯的明、地西泮(安定)等。

2.理疗 加速盆腔血流速度,减轻盆腔血液淤积。

3.活血化淤 根据“通则不痛”的道理,采用活血祛淤的治疗原则(如丹参红花川芎当归桃仁蒲黄、灵脂等),有一定效果。

4.经导管栓塞疗法 Michsel等1994年报道了此方法。先行卵巢静脉造影术,然后从股部插入8号导管,进行卵巢静脉栓塞,最后行卵巢静脉造影证实卵巢静脉闭塞。

5.手术治疗

(1)圆韧带悬吊术及骶韧带缩短术:适用于肥大、后位子宫,欲留子宫及附件的年轻患者。将后位的子宫变为前位,常能使肥大的子宫体及子宫颈缩小,盆腔疼痛等症状减轻或基本消失,效果较好。

(2)阔韧带筋膜横行修补术:适用于年轻、尚需生育而因阔韧带裂伤所致的严重盆腔淤血征。此方法使绝大多数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所有病人子宫都恢复了正常位置及正常大小,且症状及征象也几乎全部消失。但手术修补后的病人再次怀孕时需行剖宫产术,否则可使修补术失败。

(3)经腹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适用于40岁以上近绝经期的妇女。应将曲张的子宫静脉及卵巢静脉尽多地切除。

预防护理

采取预防措施,可避免或减少发病。

1.加强计划生育宣传,防止早婚、早育、性交过频及生育较密。宣传科学方法避孕,不采用性交中断避孕法,也不主张禁欲。

2.重视体育锻炼,运动能促进静脉回流、加快血液循环,是最有效的预防盆腔静脉淤血的方法。避免过度疲劳,对长期从事站立工作和坐位工作者,应开展工间操和适当的体育活动。推广产后体操,防止产后大便秘结及尿潴留,有利于生殖器官及其支持组织的恢复及盆腔静脉的回流,对促使生殖器官恢复很有好处。

3.从力学观点讲,仰卧位时,盆腔大部分静脉的位置均低于下腔静脉,其静脉压力虽然比立位或坐位时减低不少,但较侧卧位时明显增高。睡眠时提倡两侧交替屈腿侧卧位,可使盆腔疼痛的症状得到减轻或缓和,对防止甚至治疗某些轻症的盆腔淤血症有很好的效果,也有利于预防子宫后位的形成。

疾病诊断

应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附件炎(有炎块形成者)、子宫肌瘤、宫颈糜烂相鉴别。

检查方法

1.阴道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

2.腹腔镜检查 同开腹手术,但因盆部抬高,有些病例不一定能看出曲张的静脉,但能与其他病变如炎症等鉴别。

3.螺旋CT 最近有文献报道,螺旋CT是一种无创的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在病人深呼吸时拍摄动脉时像的螺旋CT,因为深呼吸时引起腹腔静脉压增高,导致肾静脉血逆行,充盈子宫和卵巢周围的曲张静脉,曲张静脉的直径>5mm就可显影。常规CT仅显示一些扩张的静脉,与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无关。

4.盆腔静脉造影术 盆腔静脉造影术是将造影剂注射在子宫腔底肌层内,使子宫静脉、卵巢静脉及部分阴道静脉、髂内静脉显影,并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连续拍片,了解盆腔血液(主要是子宫静脉及卵巢静脉)流出盆腔的时间,作为辅助诊断盆腔淤血征的一个方法。在盆腔静脉血运正常时,造影剂通常20s内完全流出盆腔;而在盆腔淤血征时,静脉回流速度明显变慢,造影剂流出盆腔,要20s以上的时间。

5.放射性核素盆腔血池扫描 利用此方法诊断输卵管结扎术后盆腔静脉淤血。其原理为盆腔静脉淤血时局部静脉曲张,血液淤积形成“血池”,从而获得放射性可读性核素浓聚的扫描图像。

并发症

约有1/3以上的患者并有膀胱刺激症状,表现在经期有明显的尿频,易误认为泌尿道感染,膀胱镜检查见膀胱三角区静脉充盈、充血、水肿。个别患者因淤血的小静脉破裂而并发血尿。

发病机制

盆腔静脉淤血被认为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盆腔静脉淤血引起上述“三痛”的原因,可能是扩张弯曲的静脉压迫了伴随的淋巴管和神经纤维而产生的。由于前述的种种因素,首先使解剖构造薄弱的一部分盆腔静脉在功能上发生变化,影响血流运行,形成淤滞;又通过神经血管间的相互影响,波及整个生殖器官以及与生殖器官密切相关的乳房,即出现临床上前述综合征表现。由于淤血而引起的局部组织及相关器官的水肿,但开始时是暂时性的、可逆的,持续多年或反复加重后,则可以产生持久性变化。由于慢性缺氧而致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化形成,使子宫体一致性肥大、变软、充血,呈紫色或有淤血斑点及浆膜下水肿;子宫颈亦肥大呈蓝紫色、有糜烂发生;子宫内膜间质水肿,血管充盈。卵巢亦表现为水肿样、白膜粗糙、一般较大有时呈囊状;长期淤血者,则又因结缔组织增生而变硬变小。往往导致经前期盆腔胀痛不适及月经量增多。乳房因周期性水肿导致胀痛。

【辩证分型】

1.气虚血瘀神疲乏力,懒言少气,头晕目眩,经行量多,腹痛或有血块,肛门坠胀。苔薄白,舌淡紫,脉细弦。

2.气滞血瘀经行不畅,少腹胀痛或刺痛,两乳胀痛,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苔薄白,舌质黯,脉弦涩。

3.寒凝血瘀畏寒肢冷,下腹冷痛,腰尻酸痛下坠,得暖则舒,经行量少,腹痛加剧。苔薄白,舌质黯,脉沉弦。

4.热盛血瘀自觉内热,午后发热,口渴喜饮,头痛,口普,溲赤便秘,下腹疼痛,月经量多。苔薄黄而干,舌红,脉数。

5.肾虚血瘀腰骶酸痛,久站或性交后加剧,带多色清,性欲淡漠,小便频数,头晕乏力。苔薄,舌质暗红,脉沉细而弦。

【分型治疗】

l.气虚血瘀治法:益气祛瘀。

方药:益气养血汤。

灵芝12克,党参15克,茯苓12克,黄芪20克,白术12克,升麻9克,当归9克,柴胡10克,川芎12克,丹参20克,木香10克,元胡12克,菟丝子15克,杜仲12克,鹿角胶6克,水煎服。

2.气滞血瘀治法:理气祛瘀。

方药:理气祛瘀汤。

柴胡12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木香12克,佛手12克,莱菔子15克,生蒲黄10克,延胡索12克,丹皮9克,桃仁9克,乌药10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八月札9克,夜交藤20克,小茴香9克,制香附10克、升麻9克,合欢皮12克,青皮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3.寒凝血瘀治法:温经祛瘀。

方药:温经活血汤。

吴茱萸10克,肉桂6克,小茴香12克,干姜10克,桂枝1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延胡索12克,没药12克,乌药9克,赤芍9克,生蒲黄10克,桃仁9克,路路通12克,益母草15克,乳香9克,木香12克,枳壳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4.热盛血瘀治法:清热祛瘀。

方药:清热祛瘀汤。

双花20克,连翘20克,菊花12克,公英20克,生大黄6克,丹皮12克,桃仁9克,红藤15克,败酱草15克,忍冬藤15克,皂角刺10克,丹参20克,赤芍12克,生蒲黄15克,赤石脂12克,旱莲草15克,地榆15克,地骨皮12克,黄柏9克,知母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5.肾虚血瘀治法:补肾祛瘀。

方药:补肾祛瘀汤。

补骨脂12克,茺蔚子12克,沙苑子12克,覆盆子12克,枸杞子12克,熟地20克,淮山药20克,山茱萸12克,杜仲12克,菟丝子15克,当归12克,莪术12克,仙灵脾15克,枳壳12克,香附12克,黄芪2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水煎服。(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 曹元成)

本页关键字:盆腔淤血综合征  中医辨证施治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冬虫夏草临床疗效确切        下一篇:五种过敏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