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回阳救逆 散寒止痛
附子其性走而不守,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本经》云其善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痿躄,拘挛膝痛”,《本草汇言》谓其乃“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凡属阳虚阴极之候,肺肾无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效”。
煎剂用量一般可根据病情从6~9g开始,逐渐加量至30g为限,特殊病例或急救时亦有用60g。9g以上时需先煎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且宜与甘草或生姜同用,加强解毒之力。
附子用量关系疗效,然各人经验不同,亦有医家一开始即用大剂量者。如云南吴佩衡先生,处方附子少则一两,多至五两,可能与其师承、性格、学问、胆识、从医经历、所接受的一些风俗习惯有关。然观吴先生所治病例,虽疗效卓著者甚多,亦尚有小部分辨证失误,用量失当者。
重症肌无力用之疗效显著。重症肌无力属痿证范畴,元气亏虚为主要病因,病位涉及肝、脾、肾三脏。拟一方为基础方(附子、生黄芪、细辛、马钱子),有一定疗效。或将附子加入补中益气汤中,治疗重症肌无力,也有一定疗效,一般需较长时间服用,月余或更长。附子一般先从9g开始,根据病情可渐增至30g,亦偶有用60g者。部分顽缠者,可予洋虫(九龙虫)吞服。
治疗低血压附子为必用之药。低血压多系思虑劳倦,内伤心脾,气血不足所致。若以补气血为辅,主补肾阳,使之旺盛,则气血充沛,清阳上行,低血压症将随之而解。附子补火助阳,为治疗低血压所常用之药。亦常配伍补中益气汤类,坚持服用较长时间,有稳定疗效。
伤寒、副伤寒类附子可以入药。该病实系阳困而非阳虚。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每易遏阳,若其湿久不得化,热不能退者,加3~5g附子于三仁汤,可起到开郁通阳,辛散开泄,湿邪常因此而化解。其义仍为透邪而已。如伍某,男,19岁。7天前出现高热,朝轻暮重(T38.2~40.1℃),头痛,疲倦乏力,食欲减退,口渴而黏,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濡数。诊断为伤寒。处方:制附片5g,蝉衣9g,僵蚕9g,生大黄9g,滑石30g(包煎),通草9g,白蔻仁9g(后下),竹叶9g,厚朴9g,生薏苡仁30g,木香8g(后下),半夏10g,生石膏30g(先煎),甘草6g。1剂急煎服,2小时后体温渐降至37.5~38.2℃,嘱予原方继进,翌日体温降至正常,诸症显减,遂以原方减生大黄、生石膏,再进5剂,病即痊愈。
充血性心力衰竭常用附子。尽管心脏疾病类型较多,然若发展至心衰时,治疗却有共同之处,温阳益气则为所有类型心脏病之主要治疗原则。盖心衰时,均存在心之阳气亏虚,鼓动无力、血行缓慢、血脉瘀阻,以致脏腑经脉失养,功能失调,因附子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故为治疗心衰之要药,亦需注重各种原发性心脏疾病之特点。
脾肾阳虚型慢性肾炎用附子。脾肾阳虚或长期用清利方药,少效或反重者,可适当使用附子,以图阳气充沛,其蒸阴精化肾气之力方能正常。若持续血尿,则一般不用。如缪某,女,40岁。患慢性肾炎8年,服清利方无效,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始终反复出现,近因受凉病情加重。刻诊:全身浮肿,头昏乏力,腰部酸痛,背部发凉,小便较少,舌质淡尖红,苔薄,脉沉细,尺弱。此脾肾阳虚,湿热难化之证。处方:制附片5g,肉桂3g(后下),牛膝15g,车前子20g(包煎),生熟地各15g,山药30g,丹皮10g,泽泻10g,山萸肉12g,茯苓15g,黄柏10g,石韦20g,蒲黄10g(包煎),益母草30g。连服4剂,上症减轻。上方减牛膝、车前子、黄柏、石韦、蒲黄,加生黄芪30g,芡实15g,金樱子30g,继服10剂,改投香砂六君丸和桂附地黄丸善后巩固。
产后身痛附子为必用之药。盖妇女产褥期间出现肢体酸痛、麻木、重着者,系产后肾虚,冲任不足,气血两亏,复感风寒湿之邪,闭阻经络而成。本病若单以独活寄生汤类方剂治疗,疗效缓慢,宜加用附子以温肾散寒,除湿通闭,可以取显效。如汪某,女,26岁。产后3个月,出现全身关节酸痛,遇寒加重,惧冷,腰背酸软,面色萎黄,头昏,乏力,舌淡苔略白,脉沉细。处方:制附片15g(先煎30分钟),炙黄芪18g,白术12g,防风10g,羌独活各10g,桑寄生15g,秦艽10g,细辛5g,当归12g,白芍10g,川芎10g,生地60g,炒杜仲15g,牛膝10g,党参10g,茯苓12g,桂枝10g,鹿角片15g,甘草5g。连服5剂,上症明显好转,继服3剂即愈。
非急性感染所致尿频多选用附子。尿频伴尿量极多,小便通畅,属肾气不固,膀胱失约,宜用温补肾气、固肾缩尿法治之;若尿频伴尿量不多,小便不畅,则为膀胱气化不利,用温阳化气法可以见功,临证多有选用附子。如王某,女,43岁。长期白天尿频,入寐后则正常,每日达50~60次,尿量不多,小便不畅。刻诊:尿频,每日最多达60余次,但尿量不多,夜间正常,消瘦,头昏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口干喜饮,舌红苔白腻,脉滑。诊断:神经性尿频。处方:制附片5g,茯苓15g,白术15g,白芍15g,生姜3片,猪苓15g,泽泻10g,桂枝10g,乌药10g,黄柏10g,车前子20g(包煎)。连进5剂,上症明显减轻,仍守前法继服,共服上方30余剂,病情基本控制。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附子为主药。风寒湿痹日久不愈,邪留经络关节,郁而化热,以及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感受外邪(风寒湿邪)之后易从热化等,常为表象,其本质仍为风寒湿气之所著。在治此病中,常以附子为主药,配合熟地、补骨脂、淫羊藿、防风、桂枝、生黄芪、鸡血藤、苍术、制胆星、白芥子、地鳖虫、穿山甲之辈;对有热者,则减附子等辛温药之用量,配合清热凉血、除湿通络之品,寒热并用,并强调不可有热象而惧桂附,用药一派寒凉,易犯舍本逐末之谬。如白某,女,37岁。手足关节疼痛8年,逐渐变形,僵硬5年。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经常服消炎痛、中药,未见效。现见手足关节疼痛肿胀,手指关节变形,僵硬,口干咽痛,舌红苔薄白,脉浮缓。此风寒湿痹日久,邪留经络关节,郁而化热,予清热凉血,祛寒除湿通络之药。处方:制附片6g,生地60g,补骨脂10g,防风10g,桂枝10g,赤白芍各12g,生黄芪15g,鸡血藤15g,海风藤30g,苍术12g,黄柏10g,制胆星12g,白芥子12g,地鳖虫10g,炮穿山甲5g(分冲),元胡30g。服药月余,诸症渐退。
本页关键字:附子 回阳救逆 散寒止痛 附子用量 重症肌无力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无花果泡服治咽喉痛 下一篇:郁仁存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癌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