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潜血的中医治疗
尿潜血是通过尿常规检查出来的,尿常规中有一项红细胞。如果红细胞增多(正常是阴性的),以其数量来讲,少数就可以称为尿潜血,而尿潜血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指标,到底是阴性还是阳性,如为阳性,是几个加。一般出现尿潜血要考虑肾脏的问题或者是尿路感染引起的。
简介
尿潜血是通过尿常规检查出来的,尿常规中有一项红细胞。如果红细胞增多(正常是阴性的),以其数量来讲,少数就可以称为尿潜血,而尿潜血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指标,到底是阴性还是阳性,如为阳性,是几个加。一般出现尿潜血要考虑肾脏的问题或者是尿路感染引起的。
产生
尿潜血在肉眼下或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有红血球的存在,但如果用试纸检验时却有反应,为何会如此呢?因为当红血球遭破坏时,其内含的血红素就会释放出来,所以尿液试棒才能侦测到血红素的反应。但是红血球为何会在离开身体前就破裂了呢?这是因为红血球本身的寿命已到,如同泡沫般自行溶解,也可能是喝了大量的水,尿液变得淡薄、张力降低,红血球因而破裂,不论如何有潜血时,如同有血尿一般是一种警讯,不可等闲视之。
基本上潜血在不同年龄及性别上也有不同的考虑,例如年轻女性在验尿时发现潜血,除了临床症状外,应该问一问是否正当生理期,膀胱炎是常见的原因;但是如果是30-40岁的男性,如果没有明显的发炎症状,有时候应该照张腹部X光片,看看是否有结石的可能,老年男性的血尿或潜血,前列腺肥大列为主要考虑因素之外,也应该接受进一步的静脉内肾盂造影或超音波检查,看看泌尿系统是否有肿瘤。
除此之外,尿液细胞学检查,看看尿液中脱落的泌尿系统上皮是否有恶性细胞的存在,也是检测是否有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如果X光检查、超音波检查及尿液细胞学检查均为正常,仍有潜血的存在,最好再接受膀胱尿道镜检查,因为X光、超音波有限制性,并非所有的肿瘤都可显现,这时候只有借助肉眼直接观察较小的病灶(膀胱尿道镜)了,如果这些检查均无不正常的发现,我们将这种潜血或血尿称之“良性原因不明性血尿”,可能与身体的免疫机制有关,日后只需定期追踪即可。
原因
一般而尿潜血言归因于下列三项原因,一是炎症,一是结石,再则是肿瘤。关于炎症方面,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除了可能会有血尿发生,尿液检查也会有潜血发生,结石本身不论是肾脏、输尿管或膀胱结石,都可能造成潜血,其他情形如生理期时,便秘也可能造成潜血。
另外肿瘤也会引起潜血,如肾、膀胱、输尿管的良性或恶性肿瘤,当然年纪大的男性因为前列腺肥大也因为余尿多,膀胱易发炎,前列腺表面血管充血,加上小便困难,在用力解尿后,可能发生血尿或潜血的情形,事实上,前列腺肥大也算是肿瘤的一种,它是前列腺体的肿瘤,因增生而肥大,所以泌尿道的肿瘤是不可以掉以轻心的。在此时应做静脉肾盂造影,如果造影没有问题,可以排除移行细胞肿瘤,平时还应定期复查尿常规,如果还是有潜血,应该到肾内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肾穿刺活检。
最令人担心的是肾炎引起的血尿,很多患者包括不少儿童,由于肾脏病变或疾病的治疗不彻底而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出现血尿而找不到原因,此时还可能伴有蛋白尿及浮肿的出现,此时不应该再单纯的对症治疗,而应该针对肾脏病变及以往病史去专科医院进行复查及系统的治疗。
治疗
在检查结果出来后,潜血困扰着某些人,除去运动型血尿、药物性血尿等客观因素外,我们还应进行相关的检查以确诊,当排除泌尿系感染、结石、肿瘤等因素外,应考虑肾脏疾病的可能性。此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很多尿潜血患者便是在初期忽视治疗从而延误病情。
在肾脏疾病中,如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等都会出现血尿,当各种病理损伤导致受损肾脏局部微循环障碍而使肾脏组织缺血、缺氧,从而释放炎性介质,启动肾脏纤维化的进程。此时肾小球会发生局部病理改变: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基底膜发生改变,导致电荷屏障损伤,肾脏通透性增加,从而会出现尿潜血、蛋白尿。
随着血尿、蛋白尿的漏出,肾脏损伤也进一步加剧,肾小球也逐步进展到纤维化、硬化阶段。临床上应采取系统地针对性的治疗,及时阻断肾脏纤维化的进程,避免因功能肾单位的逐渐减少而导致肾功能衰竭。
由此可见,尿潜血一旦是由于肾脏损伤造成的话,那么患者就得提高警惕,抓紧时间进行治疗。
疾病预防
养成多饮水的习惯
多饮水可稀释尿液,降低尿内晶体浓度,冲洗尿路,有利于预防结石形成及促使尿石排出,一般成人每日饮开水或磁化水2000毫升以上,对预防结石有一定意义。如果饮水过少,会使尿液过度浓缩,尿盐沉淀,增加结石形成的机会。而多饮水,会使尿量增加,能冲刷、清洁尿路,在有尿路感染的情况下,多饮水还能加强引流,有利于对感染的控制,降低感染结石的生成。因此应注意多饮水。另外,口渴时也最好不要过饮啤酒和其它硬度过高的的饮料。同时,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以免空气干燥,使身体丧失大量水分。经常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们更应注意增加饮水量,以补偿大量出汗所丢失的水分。要养成饮水习惯,主动多饮水,不要等渴了再喝水。
解除尿路梗阻因素
积极处理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症等,以解除尿路梗阻。
积极治疗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导致尿潜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活动多运动
泌尿系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等,发作时主要有腰腹部剧痛,呕吐、恶心等症状。为了预防泌尿结石,减少结石疼痛的发作,应该多饮水,少吃含盐、含糖、含钙高的食品,同时还要多运动,尤其是长期卧床病人,应鼓励及帮助其多活动,借以减少骨质脱钙,增进尿流畅通。
调节尿液酸碱度
根据尿石成分,调节尿液酸碱度,可预防尿石复发,如尿酸盐、草酸盐结石在酸性尿中形成,磷酸盐、碳酸盐结石在碱性尿中形成。
防治代谢性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应行手术治疗。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下焦湿热型:
【主证】腰腹疼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排尿时刺痛难尽,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方药】清热利湿汤:药如:石韦12克,泽夕12克,通草10克,猪苓12克,冬葵子12克,瞿麦12克,滑石20克,车前子12克,金钱草30克,海金沙20克,鸡内金12克,芍药12克,甘草6克,灯心3克,王不留行12克,大黄6克,栀子10克,牛膝12克,水煎服。五淋丸、清浊丸口服。
2、气滞血瘀型
【主证】腰部作胀刺痛,甚则绞痛难忍,少腹刺痛,尿中夹血块或尿色暗红,排尿不畅;结石日久不移,舌质紫暗红或有斑点,脉弦涩。
【治法】化瘀通络,散结排石
【方药】化瘀散结汤:当归12克,川芎12克,泽兰12克,红花12克,小茴香10克,玄胡12克,没药12克,金钱草20克,车前子12克,官桂6克,赤芍12克,五灵脂10克,蒲黄10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皂刺12克,牛膝12克,青皮12克,大黄6克,生地12克,穿山甲6克,桃仁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活血丸、尿石丸口服。
【加减】 血尿过多,加白茅根、小蓟。少腹气涨者,加台乌、柴胡。
3、脾肾亏虚
症候: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部酸痛,时发时止,神疲倦怠,腿膝无力,遇劳加重,食少纳呆,脘腹胀满,或面有轻度浮肿;尿少或频数不爽,舌苔薄白,脉沉。
【治法】健脾益肾,扶正排石。
【方药】健脾益肾汤:金钱草15克,山药30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黄芪20克,莲子12克,灵芝12克,肉苁蓉12克,干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茯苓12克,菟丝子12克,五味子12克,赤石脂12克,巴戟天12克,杜仲12克,石韦12克,冬葵子12克,车前子12克,瞿麦12克,滑石12克,车前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参茯丸、八正丸口服。
【加减】血尿过多,加白茅根、小蓟;疼痛甚,加延胡索、台乌、川芎;少腹气涨者,加台乌、柴胡。小便涩痛严重,加海金沙、延胡索;出现脓尿者,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结石情况严重者,加琥珀末(冲服)、炒山甲、皂角刺。
4、肾气亏虚型
【主证】腰腹隐痛,排尿无力,少腹坠胀;神疲乏力,或颜面虚浮,畏寒肢冷;舌体淡胖,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益肾气
【方药】补肾汤:熟地20克,山药20克,山萸肉12克,补骨脂12克,肉苁蓉12克,车前子12克,丹皮12克,泽泻12克,茯苓15克,金钱草15克,海金沙15克,滑石15克,乌药12克,萆解12克,牛膝12克,琥珀5克,甘草6克,水煎服。补肾丸、珍珠丸口服。
【加减】血尿过多,加地榆、藕节;疼痛甚,加延胡索、川芎;少腹气涨者,香附、柴胡。小便涩痛严重,加延胡索;出现脓尿者,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 曹元成)
本页关键字:尿潜血 中医治疗 炎症 结石 肿瘤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益气活血泄浊汤治慢性肾衰 下一篇:从脾论治妇科病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大暑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08月05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月08月05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08月05日快讯
- 中药的七情配伍
- 立秋“贴秋膘”有哪些注意事项?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