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中医漫话 --> 走进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走进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在朱良春精神影响下,在“朱家军”和章朱学派的学术带领下,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大,也将在当前中医药发展的大好时机和环境中散发出更加浓郁的芬芳。

博物馆是历史记忆的窗口、文明传承的纽带,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更是一座城市精神的独特标识。说起博物馆,就不得不提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江苏南通,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即是由著名爱国实业家张謇于1905年在南通创办。一座城市的博物文化,由此氤氲开来。一个多世纪以后,在南通风景优美的环濠河博物馆群中,又矗立起一座别有韵味的博物馆——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该馆是在江苏省文物局备案的首家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非国有博物馆,展厅面积1187平方米,展陈面积约987平方米,目前藏品共1166件,其中中医药古籍280册,中药用具408件,中药标本270件,其他各类医药相关杂件208件。博物馆基本陈列区包括南通中医药总介、南通籍中医药名家展区、南通中医药发展成果(包括中医药非遗)、国医大师朱良春诊室、虫类药展区等多个模块。如今,这座纯公益博物馆已成为江南水乡、文明南通的“新名片”。

南通:医药生香之地

南通中医药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荟萃,名医辈出。经过博物馆入口主照壁前由国医大师朱良春手书的“大医精诚”几个大字后,就进入了南通籍中医药名家和南通中医药发展成果展区,这里展示了南通中医药发展的辉煌历史,介绍了历代名医大家和相关成果。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南通乃人杰地灵、医药生香之地。

南通中医药萌芽于南北朝,兴起于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南通儒医冯鸾著《医学大成》《伤寒统会》《医谈补遗》等16卷,辑明代以前中医内科之精粹;外科巨匠陈实功著《外科正宗》,创中医外科正宗学说,誉满国内外。清代南通的中医内、外、妇、儿、痘、疯、骨伤等临床各科已大致齐备,出现了吴晋、薛宝田、林京华、林桢、王胪卿等一批名中医;地产中药90余味,遂生堂、顺寿堂、仁寿堂等药铺300余家,遍及城乡各地。清末民初,张謇创办南通医学专门学校,设有中医本科;此后,南通各中医专科学校相继诞生,并逐步开设西医学科,汇通中西,为社会培育了一批中西医学专业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南通市、县相继建立中医院,重视中医师承工作,开展献方和收集民间单方、验方、秘方的活动,先后取得了王氏保赤丸、季德胜蛇药片、陈照瘰疬拔核膏、成云龙金荞麦等一批珍贵的民间中医药成果。

2009年,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的首届30名国医大师中,就有朱良春、王绵之周仲瑛3位是南通籍,这在地级市中是罕见的。不仅如此,南通市还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江苏省名中医、南通市名中医等百余人。

在南通市,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以国医大师为代表的一批中医药非遗项目引人注目。国医大师王绵之的“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国医大师周仲瑛的“中医诊法”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医大师朱良春的“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技术”2015年11月被列入江苏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闻名遐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氏保赤丸、季德胜蛇药片、黄氏玉容丸等制作技艺也出自南通。

建馆:大师夙愿实现

2013年,97岁高龄的朱良春经常感慨南通丰厚的中医药文化历史鲜有人知,遂提出创办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向世人展示南通优秀的中医药文化,普及养生知识。同年,朱良春出资60万元开始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并始终亲力亲为进行筹备。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朱良春仍抱病修改展板文案,立下博物馆“继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医学术,普及养生知识,防治未病强身”的宗旨,书写了馆名、照壁题字和立柱上的中医药名言等。其子女和门人学生也纷纷出钱出力,协助筹办。

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馆长、朱良春的小女儿朱剑萍,是筹建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每当回忆起那段经历都很感慨:“父亲看到我一面坚持门诊,一面带领团队建设博物馆,几乎所有节假日和周末都行走在学习全国优秀中医药博物馆和采购、寻觅藏品的路途上时,多次动情地说:‘想不到建一个公益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这般辛苦,太难为你们了。’”在博物馆最后布展时,朱良春却溘然长逝,未能见到博物馆正式开馆,但他的夙愿得以实现,这里成了展示南通中医药传承发展成就和宣传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朱良春从医近80载,将其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医药事业。朱剑萍说:“博物馆筹备组里的人,论对付沉疴宿疾、治病救人,好手一大把,但是对于建博物馆就是门外汉了。但不管多难,大家都在想,中医药文化传承不能断。万事开头难,没有经验就从学习开始。”他们走进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通过参观、学习、请教,积累了大量的博物馆设计、展陈等经验;在博物馆建筑设计、使用功能和陈列展览理念、形式、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和有特色的设计,仅设计图就改了20多稿,施工方案及小的细节修改不计其数,力臻完美。他们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在全国各地征集、购买中医药古籍、器具、中药标本,并组织专家鉴定、论证,馆藏的一对唐代鎏金雕花药碗和三件串铃(分别为南宋晚期铁制、明代铜制弦纹、清代铜制八卦纹)都是这样收集来的。

回忆这些,朱剑萍感慨万分,更充满了自豪:“我们虽然经历了很多艰辛,但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他们感动于我们对中医药的投入,也是对朱老的倾慕和回报。”博物馆在筹备建馆期间,得到了国家及江苏省、南通市多部门的指导和帮助,社会各界及中医药热心人士无私奉献中医药史料、文物等。历经3年艰辛努力,2016年5月18日,博物馆正式开馆,遵朱良春遗愿,免费对公众开放。

为了纪念博物馆的发起倡导者朱良春,博物馆二层专门设有“朱良春诊室”,这方小小天地浓缩了朱良春的中医之路,也是很多中医药人最感兴趣,驻足观摩最久的地方。这里基本还原了朱良春生前诊室的布局,有朱良春从20岁到96岁的老照片,使用过的毛笔、书法作品、十多枚印章,戴了几十年的手表,生前常用的紫砂壶等。到过朱良春生前门诊的人来这里参观时,看着墙上朱老和蔼可亲的巨幅照片,感慨其“神仙手眼,菩萨心肠”的医德医风,说“好像看到了朱老的音容笑貌”,再次感受到大家风范。

诊室外有一个展柜,里面展陈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颁发的第一批中医师证书,当时全国只有几十张,朱良春的是其中之一;朱良春一辈子最珍惜的两件衣服,一件是陪伴他行医近80载的白大褂,另一件是2009年获得“国医大师”称号时获赠的红色唐装;这里还有朱良春的几十本著书,以及朱良春常读的、扉页写有读后感的几本古书。“这个展柜里还放了父亲的两个笔记本。父亲一生记满了几十本笔记,一年一本,每日一得必书于上,哪怕病重住院只写几行字,他都会坚持,从不间断。他常说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每天精进,必有所获,这也是他成功的秘诀。”朱剑萍觉得,父亲用这种“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方式走好中医之路,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启迪。

朱良春诊室旁有一张图,标示了朱良春在国内外讲学、诊疗的足迹,以及章朱学派的传承过程。章朱学派是以杰出中医教育学家、临床学家章次公先生和朱良春大师共为宗师的近现代重要学术流派。两位宗师以高深的医术救危愈疾,皇古融新,著书立说,并授人薪火,拥有一大批跟随和继承其学术的门人弟子。朱良春逝世后,“朱家军”和门人弟子们在中医药医疗、科研、学术传承、文化传播上成果突出。二女儿朱建华继承父亲遗志,带领学派传承团队,致力于章朱学派的弘扬发展和《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的出版,让章朱学派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发扬光大。

重现:肩负传承重任

博物馆共有五大展区,除生态园和虫类药区为绿色调外,其他以黄、红、棕色调为主打色,整体风格古朴、端庄、典雅。藏品专区收藏有宋代、明代、清代古医籍近百种,自明清以来的研钵系列、小药瓶系列、熏香炉系列、脉枕系列等,从年代、品相来看都十分珍贵。馆藏器具中,以中医最常用的研钵和戥称为多,不同年代、不同材质、不同形状和不同图案花色,都相当齐全。“过去的中医都会用到研钵,一只研钵里包含着一个中医人行医的喜怒哀乐。治好了病人,医生喜悦;治不好病人,医生又会失落,会费尽心思再想其他办法。一只研钵可以传承几代,见证几代中医人的师徒授受。”在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张茜眼中,这些古代的中医药文物都是有生命的,在岁月的颠沛流离中很幸运地被保存下来,又因为特别的缘分来到馆中与观众见面。

博物馆中还有很多精致的中药壶,其瓶型、图案、彩绘、字样等都是古代精湛制作工艺的证明,常常令观者惊叹。馆中收藏的“铜噼啪”,很多来参观的人不知道它的用途,但听过讲解后都会感叹古代中医的智慧。原来,“铜噼啪”是古代外科弹送药粉的常用工具,能将药粉由细长的铜管送进耳朵、咽部、鼻腔等部位。因为膨大部分的铜皮薄而有弹性,按压时噼啪作响,能靠气压将药粉送入,故名“铜噼啪”。前文提到的那对唐代鎏金雕花药碗,还有相当于现代牙刷的刮舌板等,都精美考究,反映了古代贵族的生活和医药卫生行为。馆内的木刻药方印版系列,上面刻好了一首首药方,相当于现在的“协定处方”,这在一般的小药店是不会有的,只有具有一定规模的大药店才有。因为到大药店来配药的人多,所以它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药店受大众欢迎的程度,非常有历史价值。

博物馆的虫类药展示为一大特色。朱良春对虫类药的研究和运用经验在中医界影响深远,他溯源明理、归类广用,填补了虫类药研究空白,是当代虫类药临证实践的大家。馆内目前共有金钱白花蛇蜈蚣、地鳖虫、全蝎壁虎等虫类药标本100余件,通过实物展陈为游客提供直观印象,并详细标注这些虫类药标本的名称及功效。这里的侧悬浮空气呈像系统,能将虫类药360°形象展现,让参观者全方位了解虫类药。

博物馆开馆后,秉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理念,以举办主题活动、开展讲座、文化交流为主线,充分发挥博物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科普、教育”功能。自2016年开馆至今,累计接待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参观团体100余个、海内外游客8万余人次,定期开展健康讲座、义诊、主题活动等公益项目,辐射人群10万余人。

为了更广泛地传播中医药文化,让参观者有听觉、视觉上的全方位接触和体验,馆内引进先进技术,设有电子翻书触摸屏、电子展示屏,供参观者自助阅览和查询中医药知识;“顺寿堂”模仿清代中医诊脉场景,令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中医望、闻、问、切的奇妙;仿宋代的王惟一针灸铜人,可触摸、感受、体验针灸的奥秘;最近制作完成的3D在线参观系统,用电脑、手机就能让人在线全方位游览博物馆。

博物馆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如针对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场地活动,寓教于乐;通过“认识身边的中草药”、制作中药香囊、诵读中医经典等有趣的实践活动,激发孩子们学习中医的兴趣;针对中老年人群,博物馆开展关注骨骼健康、爱护心脑血管、常见老年慢性病防治等讲座,让中老年人了解健康养生知识,提升自身健康水平;定期开展的专家义诊,为周边群众提供疾病预防、治疗的专业方案。博物馆还定期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健康保健、节气养生科普知识。

博物馆搭建的中医药学术交流平台,多次接待来自俄罗斯、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和国内中医院校、医院、学术团体,开展多种学术交流和章朱学派传承研究,为全国和南通地区中医药学术繁荣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在朱良春精神影响下,在“朱家军”和章朱学派的学术带领下,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大,也将在当前中医药发展的大好时机和环境中散发出更加浓郁的芬芳。

本页关键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朱良春  朱家军  章朱学派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莲”的一身都是宝,花、叶、房、心皆是药        下一篇:

>> 返回中医漫话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