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采蝱原为治郁病
贝母的鳞茎可入药,味苦甘,性凉,入肺经,有润肺散结、止咳化痰之功,可治虚痨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痨、肺痈、瘿瘤、癗疬、喉痹、乳痈。
《诗经·墉风·载驰》“陟彼阿丘,言采其蝱。”这是许国许穆夫人在其故国灭亡、亲人被杀的悲愤交集的心境下创作的,意为登山采贝母医治自己的郁闷不适。其中的“蝱”,由于其鳞茎外观酷似贝壳,故又名贝母,亦有别名黄蝱、苘、空草、药实、苦菜、苦花、勤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卷叶贝母、乌花贝母或稜砂贝母等。贝母的鳞茎可入药,味苦甘,性凉,入肺经,有润肺散结、止咳化痰之功,可治虚痨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痨、肺痈、瘿瘤、癗疬、喉痹、乳痈。贝母6月开蓝紫色或黄绿色花,亦为观赏植物。
《神农本草经》中载贝母并无分类,至明代《本草纲目》李时珍也未分类,到清代《植物名实图考》提出川贝、浙贝两种。本文侧重川贝母。许多医籍收录贝母这项功效:《集效方》“治郁,胸膈不宽。”《本草别说》“治心中气不快多愁郁者殊有功。”后世诗人对贝母吟咏也离不开其治疗作用,如宋代项安世《次韵寄谢杨制机》曰“囊中贝母烦分惠,独学仍愁旧病增。”宋代张载《贝母》诗曰:“贝母阶前蔓百寻。双桐盘绕叶森森。”更是诗人对贝母治病紧迫需求的写照。
此《贝母图》,提款为“诗言采其蝱即今之贝母”。图中几只小鸟或俯视,或仰望,似在赏贝母花开之艳丽。
本页关键字:贝母采蝱 郁病 润肺散结 止咳化痰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诗词中的梦蕴含的医学道理 下一篇:嵇康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养生专论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