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氏家族看医读文化
马氏十四世马天戈(1974年~),12岁时以行书“墨缘”参加首届日中青少年书法大赛,获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中曾根康弘)奖,书法作品在日本的《雪心》杂志上作专题介绍。此外,马天戈还获“华东六省一市书画大赛”银奖,出版《马天戈山水画选》。
名士符璋早在1927年的《公禺印谱序》中说:“盖永嘉马氏自清嘉道以来,以诗文书画金石世其家殆二百余年。香霞拔翠,蔚霞解元,梯如孝廉,兰笙明经(贡生的尊称),皆有声于时。逮孟容、公愚发扬而光大之,家学之盛,一时殆无伦比……”在马氏医学世家中走出如此之多学有所成的古琴演奏家、书画家、金石家、文字学家、诗人、散文诗作家、文艺理论家、小说家,世代绵长,书香不绝,又成了一个文化世家,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医读文化现象。
无独有偶,在《走进世纪文化名门——影响中国百年的文化世家》的22个家族中,还有2个家族的祖辈行医,其一是父亲为乡村中医、地主的章士钊,其一是祖父、父亲均是中医的严复。名门之家出自中医者,竟占其中七分之一,这与中医在全国人口中的比率来算,是一个很高的数字。
中医世家为何会与文化世家结缘?其中的原因,便是中医世家走的是与耕读文化相对应的医读文化之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医生仅仅占整个人口中的极少一部分。西汉《战国策·秦策三》称:“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于成败之事。”将医术高手与圣明君主相提并论,说明当时的医生地位不低。古代医生虽非权贵,但由于承担了治病救人的职责,下至民间如坊街郎中,上至朝廷如御医,相对受人爱戴和尊重,这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医生的收入通常优渥于捆绑在贫瘠土地的普通百姓,一些人可以兴屋盖宅,设馆建堂,这是他们的经济条件。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有“文正公愿为良医”文,“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由是而生。这说明在宋代,读书人常在仕途与医生之间做选择。“医文相通”,具有浓厚东方哲学思维的中医,文人易懂,故唐代诗人刘禹锡著《传信方》,文学家苏轼与科学家沈括集《苏沈良方》,不胜枚举。从仕途转而习医者,改良了医生队伍的知识结构,故医生大都具备一定的文化。在行医闲暇,有条件接近、学习传统文化,而且将其作为一种人生追求。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使得从中医世家中走出文化世家,而成为与耕读文化一样成功的医读文化。
在医读文化中,大部分人仍然继续生存于民间,诊病疗疾,赋诗作画。如明末傅山,虽清廷征召不就;个别人应试入宫,侍奉君侧,如陈迁,“发身科第,翰林院典籍之职,每于暑月进治,宫闱安然,御赐道扇坠、太医院金紫之位”。徽州汪氏家族,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是一个贵胄,后来出过明代汪机、清代汪昂、民国汪逢春等大医家,近代又哺育出各届精英,是我国许多医读文化家族中又一个成功的范例。
本页关键字:文化世家 马氏家族 医学世家 马银潢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良药苦口利于病——黄连 下一篇:晨斋枸杞一杯羹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