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既是美食亦是良药
中国是竹子的原产地之一,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人自古喜爱竹子,梅、兰、菊、竹姿态优美,温文尔雅,誉为“四君子”,松、竹、梅顶风冒雪,经冬不凋,赞为“岁寒三友”。
我国食用竹笋历史悠久,《诗经》中即有“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的记载,可见竹笋早已同香蒲为蔬。我国有竹250余种,以来源分,有苦竹笋、淡竹笋、毛笋等。以采取季节分,有冬笋、春笋、夏笋等。而以春笋、冬笋味道最佳。
竹笋鲜嫩清香,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杜甫有“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的佳句,表达了诗人对竹笋的特殊感情。陆放翁也最嗜笋,一次吃了江西的“猫头笋”后,倍加称颂,认为“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在诗人心目中竹笋比驼峰狸肉还鲜美,故后人誉竹笋为“寒士山珍”。苏东坡被贬黄州写道:“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后来传诵一时的“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更是道出了古人对竹笋的溢美之情。竹笋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餐桌上一道味鲜色美的珍品,被誉为“蔬食第一品”。
竹笋味道鲜美,历来为宴席上的名菜。单烹的有“酱烧冬笋”“干煸冬笋”“油焖笋”等。厨师多用笋调味,以增其鲜。清代薛宝辰著《素食说略》上《烧冬笋》一章介绍说:“冬笋惟一本汤煨之,最为清水。”
竹笋与其他时令蔬菜相配,更是相得益彰。可与冬菇、烧肉、虾仁一同烧菜。烹饪前必须先把竹笋去掉头部、老根部分,剥去笋壳,置于冷水锅内旺火煮沸一小时,捞起备用。如煮不透,口感麻涩。竹笋有解腻开胃之功效,逢年过节在清炖鸡里放上一些冬笋片,味道更美。
竹笋既是一味美食,也是一味良药。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竹笋“味甘,性微寒,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可久食。”明代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认为,竹笋有“化热、消痰、爽胃”之功。清代养生学家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笋,甘凉,舒郁,降浊升清,开膈消痰。”竹笋还具有清胃热、肺热及安神之功效,因而在食养食疗中被广泛应用,是养生学家极为推崇的食材。可谓:竹笋味甘性微寒,宽胸利膈善消痰,清热益气利水道,涤肠通便心神安。
本页关键字:竹笋 美食 良药 酱烧冬笋 干煸冬笋 油焖笋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