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阿胶生产中心的三次转移
阿胶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2016年年初山东阿胶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山东阿胶年总产量“至少在5000吨以上”,是无可争议的阿胶生产第一大省。
史载,古代制胶源于山东东阿县县城所在地阿城镇(现属于山东阳谷县)岳家庄一带。1985年12月版《济南中医药志》载,“(乐镜宇)1909年在东流水街办起了宏济阿胶厂,由阳谷县聘来当地熬工刘怀安等人……”,刘怀安这个名字在近代阿胶史上多次被后人提及,他就来自阳谷县的岳家村,他的同姓后代刘占元、刘占已等都是阿胶手艺人。
明朝初年,东阿县县城迁到东阿镇(今属于山东平阴县),阿胶生产随之扩散。这是我国阿胶生产进行的第一次转移与扩大。到明末清初,阿胶生产形成了阿城与东阿两个中心,两地以黄河为界,相隔不过三四十公里。这种以自然、地理、传统为核心的生产中心的状况,一直稳定了近400年,持续到清末。
重心转移到济南
《山东省志·医药志》载,“清末,济南市阿胶生产兴盛,制胶者宏济堂、同兴堂、德成堂等15家,山东阿胶产销中心逐渐移至济南市区”。
这种转移有多方面原因。一是1904年济南开埠,济南成为经济、政治、商贸中心,市场需求扩大。二是交通便利。津浦铁路北通京津、南到宁沪,胶济铁路东连青岛,小清河直达渤海,济南西接内陆,地理位置优越。三是资源丰富。省城北邻的德州盛产黑驴,其皮是做阿胶的上佳原料。此外,济南药市发达,可就近购买各种上等药材及辅料。
事实上,阿胶生产中心转移至济南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但却极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济南有好水——“阿胶,其功效在于水”(《神农本草经疏》),水对阿胶质量好坏有很大影响。《梦溪笔谈》载:“古说济水伏流地中,今历下凡发地皆是流水,世传济水经过其下,其水清而重,性趋下,取其煮胶,谓之阿胶”。泉水清而重、甘而甜,含矿物质多的重水便于把熬胶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及脏沫飘打上来,有利于阿胶的纯化与质量的提高。当时东流水街上泉水极盛,到处都是泉水,便于泡药、洗皮、熬胶。多种客观因素决定了这种生产重心的转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了关键作用。
遵照“最高指示”转移生产
济南成为阿胶生产中心六七十年后,阿胶生产再次进行了转移。如果说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是自然转移的话,第三次则是行政命令。
1968年,济南人民制药厂与东阿县药材公司、平阴县药材公司分别签订协议,将阿胶生产任务转移给他们,山东阿胶生产重心由济南回归到了平阴与东阿,完成了一次轮回。
1968年处于“文革”初期,协议最上面有一行“最高指示”,内容是“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把各方的工作做得更好”。这份协议被双方简称为“最高指示”。
目前,我国阿胶生产的三大重心变成了东阿、平阴、济南。
本页关键字:阿胶生产中心 阿胶行业 山东阿胶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定心丸” 的传说与功效 下一篇:中医养人,书法养心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